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副總經理、業務部副總經理 林振輝
2013年被視為可穿戴設備行業的元年,而今年是該行業迎來爆發的第一年。可穿戴設備產品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三個:一是信息交換型產品,如智能手錶、Google眼鏡等;二是健康監測類產品,主要面向老人、兒童等人群;三是體感控制類產品,如眼動控制、腦電波控制等。得益於4G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以及相關技術日趨成熟,可穿戴設備已經由概念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筆者相信,可穿戴設備行業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科網巨頭捷足先登紛佈局
今年6月初,Apple正式發佈一站式健康信息收集站HealthKit和智能家居站Homekit,正式進軍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領域。包括Apple、三星、Google、Intel等在內的科網巨頭紛紛涉足可穿戴設備領域,主要是因為可穿戴設備未來應用非常廣泛,有望與手機、電腦、電視、汽車等終端聯通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平台和生態圈。目前可穿戴行業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一旦出現有創新力的產品定義了市場,相關公司有望成為下一輪科網浪潮的領導者。
據NPD DisplaySearch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可穿戴設備全球出貨量有望達到4,800萬台,2015年預計增加近一倍至達9,200萬台,2020年將達到1.53億台。其中,自今年起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消費市場。
內地將成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據預測,中國的佩戴式追蹤裝置需求將由今年的1,500萬台上升至2020年的3,800萬台;智能手錶的需求將由今年的1,200萬台增加至2020年的4,800萬台。
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規模為20.3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2016年可達到169.4億元。內地之所以可以成為可穿戴設備最大的消費市場,首先是因為人口眾多,且隨着收入水平升高,人們對健康關注度增加;其次是可穿戴設備生產技術提高,促使成本下降的同時功能改善,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再者,4G網絡的投入使用保證了相關數據的傳輸和處理能力,為可穿戴設備提供了良好的運行條件。
筆者看好可穿戴行業及相關公司的發展前景。投資者可留意Google等科網巨頭的產品動向。另外,可穿戴設備的元器件主要包括處理器和存儲器、電源、無線通訊及傳感器等,相關的製造商值得關注。除此之外,電訊營運商有較大機會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推廣者,例如利用可穿戴設備來爭奪用戶,將可穿戴設備與上網套餐等業務進行綑綁銷售等。■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