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筆者與2009-2011年度傑出學生服務獎得獎者一同到雲南瑞麗考察。筆者供圖
筆者曾在內地一所小學籌辦過圖書館服務計劃,其間訓練同學成為圖書館管理員。離開時,他們一窩蜂圍着我,嚷着不捨,又送我卡片和小禮物。我至今仍保留着這些小禮品,也記住他們的心意。
數年前,我收到其中一個孩子寄來的信:「姊姊,你曾跟我說要努力讀書才可以跟你一樣升上中學。我終於成功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希望將來能跟你一樣唸高中!」我沒想到自己的一句話,也能為孩子帶來鼓勵,甚至對其學業、未來帶來了正面的影響。那一瞬間,我明白到縱使只有一點綿力,只要付出了,也可以幫助別人。
勿「為做而做」 兼顧可持續性
有人會問:做義工有用嗎?其實,在選擇或籌劃服務時,切忌「為做而做」,千萬不要認為時間越長越多就越好,首要是了解對象的需要,且重質而不重量,也要兼顧活動的可持續性。
與當地人交流 服務「度身訂做」
現時社會上有許多海外或離港義工服務,筆者認為這更要小心選擇,因為「蜻蜓點水式」的服務雖然能為義工帶來生活體驗,卻未必能切合當地人的需要,也缺乏持續發展性,甚至會擾亂了當地人本來的生活。反之,若能與當地人作詳細計劃而「度身訂做」的服務,不但能善用資源,也能與當地人交流技術和知識。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的意見是最好的,但與當地人商量後,卻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投身社會後,筆者用於義工服務的時間當然較以前少,但仍堅持與朋友一起籌劃服務,希望鼓勵更多人接觸義務工作。雖然服務計劃各有不同的目標和限制,但義務工作本來就是由心出發,大家可按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去服務社會。不論背景、職業、地位,只要踏出第一步,每個人都能夠讓愛傳開去。
■張可楣
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協會
第十六屆會長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