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引泉
李引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基本法訂明,香港實現普選時須依據香港的實際情況。香港最基本的實際情況就是,她是中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普選行政長官不能照搬其他國家層面的領導人選舉模式,香港的普選只能是地方選舉。香港選出來的行政長官也要對國家的安全、主權和發展利益負責。
國家安全責任未完全承擔
香港在港英管治時期,自1985年立法局引入選舉,到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不過是30多年時間,民主發展進程可以說是比較快的。根據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香港特區負有制定國家安全法律的憲制責任,但時至今日,這個責任仍然沒有落實。在這樣的條件下實現普選,反映中央的寬容。香港市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先實現一人一票選特首,使香港的民主進程向前邁進一步。
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香港基本法規定在香港特區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條件是以永久性居民為界,並非以公民為界。目前香港有大概20萬永久性居民持有外國國籍,這些人同樣可以選特首。在目前國家崛起進程中,面對外圍形勢嚴峻,中央也要評估普選特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英美利用代理人干擾「一國兩制」
香港歷來與外部世界有着密切聯繫。港英統治長達一個半世紀,在香港有「緊密」聯繫,留下了沉重的歷史印記。回歸前,港英當局打着「還政於民」的幌子,試圖與中國政府爭奪未來香港政制設計的主導權,少數港人今天仍在堅持這個目標。英國在香港培育了一批政治人物,這些人已成為反對派的中堅力量,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他們在「民主」旗號下動作不斷,目的就是干擾香港基本法的實施,干擾「一國兩制」。
香港回歸以後,美國的介入日益加深,已經成為中國在處理香港事務時必須面對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除維護其在港的龐大經濟利益與政治影響之外,地緣戰略利益越來越成為美國對港政策所追求的重要目標。隨着中國崛起不可避免,美國高調推出「重返亞洲」戰略,企圖將香港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棋子。美國對香港的滲透面越來越寬,尋找和支持他們利益的代理人,從幕後走到台前,直接干擾對抗香港的政制發展,破壞香港穩定。
激進反對派串聯「台獨」勢力
香港激進反對派與台灣「台獨」勢力互相串聯。香港有人去台灣向「台獨」人士取經,台灣有人來港「觀摩」「七一遊行」和佔領特首辦行動。他們均致力強化各自社會的所謂「本土意識」,排斥和內地的交流,不利於民族和國家的團結與和諧。
香港不僅是個航運上的自由港,在資金、人員、資訊上也沒有太大的交流屏障。這也造成了香港在政治上是個不設防的城市。截至目前,香港仍然缺乏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安全的法律制度與社會意識。
排除外部勢力介入干擾
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之下,香港應該怎樣實行特首普選,同時有效排除外部勢力的介入和干擾,每個市民都有責任思考。因為這才是公民社會成熟的標誌。目前港人對普選爭議不大,應先落實一人一票選特首,再逐漸循序漸進改良提委會機制,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這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也符合香港的社會利益。 (註: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