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好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標誌着香港邁進了普選行政長官的新時代,這是香港民主飛躍發展的進程,有助於香港今後提高競爭力,融合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內地攜手走向世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說明了國家有信心、有能力、有誠意落實香港的普選,這是國家從戰略的高度上,實現國家管理現代化,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的具體步驟。香港實現普選,將把「一國兩制」的事業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更有力地發揮了兩制互相配合的優越性,讓香港同胞發揮自己的才幹,與祖國人民一起實現中國夢,把香港和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民主。
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必須依照基本法的規定落實,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要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又要按照基本法執行中央人民政府的指令,並且負責在香港貫徹落實基本法,保障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利益。所以,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規定行政長官的候選人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對於香港700萬市民來說,是鼓舞人心的喜訊。只要按着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方向走,香港將可告別過去17年政治爭拗不斷的不明朗局面;對抗中央的人,今後將沒有政治發展前途,香港的政治局面將向良性發展,香港的競爭力也會不斷提高。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今後落實「一國兩制」,為香港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
為普選指明方向 港人對前途充滿信心
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規定了提名委員會由1200人組成,分為4個組成部分,落實了香港各界別均衡參與的原則,確立了一個有利於各階層和諧協商、集思廣益、同舟共濟、發揮共識政治的正面作用,有利保持了行政長官選舉制度的連貫性。許多西方國家,頻繁更換政府和行政長官,導致施政政策左右搖擺,政局動盪,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也浪費大量社會資源。有的國家所謂一人一票制度,伴隨着「黑金」政治,導致政權腐敗、經濟衰落和民生凋敝。歐洲「病豬五國」的福利民主和菲律賓的美國式選舉,都是活生生的負面的例子。政治制度的設計,必須有利於經濟民生,人大常委會規定了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框架,使700萬市民對香港的前途充滿信心。
應該指出,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辦事,2017年香港每個合資格市民有權投票選擇行政長官,是香港有史以來的巨大民主變革,香港人獲得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美國花了200多年的時間,才實現一人一票選總統。我們香港在回歸祖國20年左右的時間,就實現了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我們民主的步伐是非常大的。
確保特首愛國愛港 平衡各方利益
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規定,將來的行政長官候選人,要得到提名委員會半數以上的支持才能「出閘」。這確定了行政長官必然是愛國愛港,其施政綱領必須是平衡各方面利益,不會單方面倒向大財團,也不會強調福利主義爭取選票。均衡參與的好處,能夠保證行政長官的候選人,着重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不是譁眾取寵,獨沽一味派免費午餐,這樣有利於社會各階層的和諧,有利於提高香港的競爭力,有利於發揮「兩制」的優越性,充分利用內地的資源和市場,大力協調與內地經濟合作,協助內地企業走向世界,共同實現振興中華的中國夢。
反對派明顯感覺到,行政長官一旦普選產生,行政長官的社會威望和認受性,大大壓倒了反對派。 這意味着,激進反對派的對立路線將來很難再推行下去了,他們撈取選票的空間越來越狹窄了。為了一黨之私,激進反對派極力要在立法會對未來的普選方案投反對票,維護他們的權利和撈取票源的空間。這種做法,罔顧香港七百萬人的飯碗,罔顧提高香港的競爭力,極其自私自利。如果他們利用學生做炮灰,搞「佔領中環」,一定會遭到法律懲罰,也一定不可能成功。
溫和反對派應支持人大決定
人大常委會決定規定了普選行政長官的法律框架,給香港社會留下了廣闊的討論空間。更重要的是,2017年並不是民主發展的終點,而是新起點,將來香港的民主政制發展,仍然可以逐步前進,逐步改善,這有利於幫助溫和反對派擺脫綑綁,用積極的態度參與今後普選方案的討論。
我們呼籲,溫和反對派應該和激進派劃清界線,看到對抗不能影響中央的立場,只會傷害700萬港人經濟利益,更應該知道香港的民主政制並不是走到終點,恰恰相反,而是處在一個新的起點,將來香港的民主進程,將會進一步提高和改進,普選的開放性將會更大。我們希望溫和反對派要拿出勇氣,擺脫與激進派的綑綁做法,積極參加今後的政制諮詢工作,繼續和中央對話,積極推動民主,讓政改方案能夠在立法會通過,歷史將會記住他們的功勞。如果溫和反對派目光短淺,看不到民主的發展空間,認為民主政治進程一定要畢其功於一役,不應該循序漸進,在立法會對政改方案投反對票,將會令中間選民感到傷心,也會令香港的民主進程停頓。誰扼殺了普選,就一定要準備接受選民的反彈,票債票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