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最近在網上看到幾篇文章,小狸覺得頗有趣味,故在此介紹一番,以饗讀者。
其一是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十一月二十一日題為《在中國,成功有賴於掌握一套不同的細節》的文章,其要在「不同的細節」。且看這篇文章的作者怎麼說:「你穿什麼、怎麼講話甚至怎麼站着都體現你的形象。在中國,這都不是真正重要的細節--對外國人尤其如此。」那麼,對外國人「真正的細節」究竟是什麼呢?再聽這位美國人說:「(我的中國僱員)反對我跟大家分享一個常見商業問題的解決方法。」「他堅持認為,承認問題會被視作承認自己的弱點,而告訴對手我們如何解決問題將被視為失去競爭優勢。他警告說,如此坦率地討論這個問題會使我顯得愚蠢。」真的如此嗎?小狸認為這個「他」實在是在誤導他的洋大人,他把「誠信為本」變成「謀略為本」了,真正可悲!但這何嘗又不是當代中國生意經的一個寫照?
其二是俄羅斯《導報》十月三十日題為《俄羅斯人在中國:不得不經營的關係》的文章,其要在「不得不經營」。「經營」什麼呢?當然舉世皆知的中國「關係」。且看這位俄國作者怎麼說:「如果說俄羅斯人所說的『商界關係』多指謀利手段,那麼在中國人看來,『關係』絕對是商務禮儀的核心。中國人先要悉心耕耘名聲、關係,然後便可通過口頭協議簽署合同,繞開繁文縟節。」他還說:「俄羅斯人不怎麼互相幫忙......相比之下,在華的歐美公司更喜歡抱團經商。」聽話聽音,小狸以為這位俄國商人其實對「中國關係學」還是挺欣賞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小狸禁不住認為上述那位美國商人的他,說得也並非全無道理了。
但「最有道理」的其實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十二月一日題為《與基層官員共同成長》的一篇文章,這是其三。該文署名「顧功壘」,十有八九是個同宗同種的華人,他說:「(新加坡)企業只要平時花時間和基層官員交往,就會漸漸掌握技巧,知道如何根據他的綜合能力判斷他陞遷軌跡和機會有多大。」他接着說:「更重要的是,在對方還是基層官員時就保持互通往來且火候恰當,等到官員晉陞後,即使他所在的部門不直接和你生意所在的領域直接發生業務關係,『與小官共同成長』的想法會成為衡量你人品的指標之一,這種『商譽』是無形的資產。」
佩服,對比上述美俄新商家對中國「細節與關係」的感悟和應對之策,小狸不得不說,還是新加坡人最文明。但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乎彼知己,然則已盡知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