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自1990年4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至今已有25周年。基本法在香港的回歸歷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在法律上為香港回歸奠定了依據,同時規定了在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基本方針。基本法規定了港人高度自治權由中央政府授權,這代表香港區所享有的權利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香港在維護高度自治的同時必須顧全國家的整體安全和發展利益。基本法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受國家憲法的約束,在香港事務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確認識把握基本法對目前香港意義重大,也是在政改上凝聚人心、縮窄分歧的關鍵。
憲法和基本法共構香港憲制基礎
去年6月國務院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明確指出:「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憲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基本法具有憲制性法律地位。」憲法是國家層面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憲法的地位是凌駕於基本法之上的,基本法的制定必然要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內。基本法序言第三段也有明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香港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
基本法並非獨立於國家憲法而存在,基本法受到憲法的約束,香港的憲政地位是由憲法和基本法共同規定的。只有認清這一點,才能正確認識「一國兩制」的真正內涵,並將這一基本方針貫徹於香港的事務中。香港在政治經濟的發展都必須在憲法、基本法規定的範圍內執行,包括推動政改。唯有如此,才能抓住重點,使香港的發展不脫離憲制基礎。
對基本法認識不足 政爭不斷
香港回歸後,在經濟、民生、民主等各方面都獲得長足發展,關鍵就在於正確執行中央對港的基本方針,而基本法在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少數港人對基本法認識不足,尤其是少數學生不了解基本法的內容內涵,缺乏正確認識,對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佔中」正是在這樣背景下爆發的,「港獨」言論更趁虛而入,目前在政改上遇到的難題,表面上是對所謂「真普選」的爭拗,實際上也是本港少數人對基本法關於普選規定的認識不足,以及受到個別人誤導所致。
普選核心的問題就是要堅持「一國」的大前提,脫離「一國」就會衝擊兩地關係,破壞香港和諧穩定;只有在維護「一國」的前提下,才能保證執行「兩制」不發生偏差。簡而言之,「一國」是先決條件,「兩制」從屬於「一國」,沒有「一國」則無從談「兩制」。基本法對這一方針作出規定,香港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確保不偏離這個基本原則。同樣,「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是由中央授權,並非「絕對自治」。目前有人散布的「港獨」、「建國」、「本土主義」言論,正是曲解高度自治,曲解基本法。
正本清源 清掃障礙
港人有責任正確認識基本法,深入了解其內涵。尤其是現在正處於政改關鍵期,正確理解基本法是避免社會被誤導、走出政爭困境的關鍵。政府應構建多元化渠道,讓市民充分了解基本法,明確政改必須符合基本法的重要性
對於「港獨」言論在大專院校內冒起的現象,當局應加強學生對基本法的認識,包括將基本法作為必修課在大專院校內推行,加強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培養中國人身份認同感。在增進學生對基本法認識的同時,要將基本法與國家憲法聯繫起來,闡述當中的關係。讓學生明白,香港不可能脫離「一國」而存在,基本法不能擺脫憲法的約束,正確認識基本法要在國家的背景下進行。具體來說,學生在學習基本法時,要多了解國家歷史、文化。除此之外多舉辦兩地交流活動,讓兩地學生增進了解。
基本法對香港順利回歸及回歸後的18年來扮演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香港走了不少彎路,根源還是因為在認識、執行基本法上存在偏差。「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借紀念基本法頒布25周年的機會,對基本法認識進行再啟蒙,因應不足之處查漏補缺、正本清源,為香港發展掃清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