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山水城,夜無眠!
4月16日晚,雁棲湖畔,星光璀璨,巨星雲集,到處盛開著鮮花和笑臉。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北京市懷柔區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再次照亮這片因APEC而世界矚目的山水勝地。開幕式上,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同時揭牌,懷柔一躍成為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示範區,全力打造一個產業鏈條完整、關聯企業集聚、綜合服務齊全、產城高度融合的「中國影都」。
龍頭項目引領
懷柔區影視文化產業發軔於1997年飛騰影視城(星美今晟影視城前身)的建成。甫一投用,懷柔便擁有了中國北方最大的明清建築外景拍攝地。
2008年,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毗鄰落成,是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數字電影製作基地,技術水平、人才資源媲美好萊塢,5000平方米超大攝影棚世界第一,提供從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再到拷貝完成的全部生產能力。
憑借產業鏈條中的前期拍攝與後期製作兩大核心資源優勢,懷柔區開始規劃建設中國(懷柔)影視基地,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並被列入北京市重大項目。
近年來,懷柔已接待劇組拍攝或製作影視作品超過1800部,《建國大業》《一九四二》《中國合夥人》《太平輪》等一批國產巨製大片從懷柔走向市場,近八年來票房過億的國產大片近半數出自懷柔。不僅國產片如此,合拍片也對懷柔青睞有加。《功夫夢》《狼圖騰》《長城》等一系列我國與其它國家跨國合作的影片,也不約而同地將大量的拍攝、製作任務放在了懷柔。
在一間混錄棚裡,後期錄音工程師賈京介紹,「這裡可以製作13.1聲道,在國內絕對罕有。以電影《一九四二》為例,投資如此巨大、技術要求如此之高的影片,所有聲音的後期製作都是在懷柔完成的,這在過去基本是不可想像的。」
北京懷柔國家影視產業示範區管理辦公室主任呂曉國介紹:「中影體系20餘家企業落戶,星美由單純的外景拍攝基地轉向集製作、旅遊、多媒體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企業,都讓懷柔加速了產業鏈條完善,真正走上了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2013年,國內首個虛擬攝影棚在中影基地內誕生。該影棚可將事先拍攝好的實景背景與演員實時表演融合,並讓導演在拍攝現場通過監視器看到融合後的畫面效果,能夠縮短影片拍攝時間30%左右,降低成本20%左右。
進駐懷柔的中影數字巨幕公司,其「核心武器」--中國巨幕系統填補了國內巨幕電影放映的技術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成立短短三年以來,全國10餘個省份主要城市的大量影院配備了「中國巨幕」觀影系統,擺出了誓與「洋巨幕」分庭抗禮的陣勢。
從國產影片不再「出國深造」,到越來越多的產業環節被打上「中國烙印」,10餘年來,懷柔見證了國產電影的復甦。民族影視產業的崛起,也讓懷柔從小小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躍升為好萊塢式的專業化影視基地。
2014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同意在懷柔影視城設立「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
關聯企業集聚
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以中影數字製作基地為核心,輻射北房、廟城等鎮部分區域,作為產業發展預留空間。示範區內,影視文化產業核心區位於楊宋鎮新城規劃區,實施製片人總部基地、中影二期等項目,重點發展影視核心產業;影視科技功能拓展區位於北房鎮新城規劃區,重點發展為影視、科技產業配套的綜合性服務業,發展影視衍生品開發、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隨著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的設立,體制機制建設實現創新。市區兩級聯席會議、管理辦公室運行,影都文投公司加快籌建,北京市和懷柔區每年各出資1億元,出台了「1+1」產業政策,重點用於支持影視項目購地、購房、建房、工作室租金減免,影視活動、攝影棚、外景地建設等項目發展。同時,懷柔區出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對入駐企業給予相應的財政獎勵、影視專項資金政策、重大項目資金政策及綠色通道等支持。
「1+1」這個簡單的詞彙,既形象地指代了「兩個一億元」,也巧妙地反映出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硬件建設與軟件支持並用、多管齊下的發展思路。
依據生物學概念,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態體系。有「影視圈」、「娛樂圈」業內人士的參與,影視產業示範區才能形成自己的「生態圈」。為此,懷柔影管辦和國奧文化共同辦起了「影都沙龍」,無論影視巨擘、專業院校與協會專家,還是藝術界名人與資深媒體人,都成了示範區的顧問「智囊團」,助興懷柔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
示範區顧問之一、著名導演尹力說,「中國電影必將告別單一靠票房盈利的模式,如果『影都』能提供選角公司、膠片銀行、主題公園等全產業鏈資源,才能真正托起產業發展,才能成為東方好萊塢。」
英雄所見略同。加速行業細分、集聚關聯企業正契合了示範區多年來秉承不變的發展宗旨。從群眾演員協會到置景師經紀公司,懷柔集聚影視及關聯企業450餘家,服裝道具設備租賃企業能提供各時期傢俱、服裝、裝飾等20餘萬件,老爺車博物館內100餘輛老爺車、軍用卡車是劇組鏡頭中的常客,北京百匯演藝學校等影視培訓學校及單位吸納在校學生1200餘人,未來都將直接服務於影視產業發展。
連續七年與首都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聯合主辦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每年為千餘部國產電視節目穿上「嫁衣」,成為示範區構建版權交易功能的試水平台。通過實體發展空間的建設與各類行業平台的搭建,著力將示範區建設成為「產業鏈條完整、關聯企業集聚、綜合服務齊全」的影視新城。
從最初龍頭企業獨大到今天的關聯企業集聚,彰現出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專業與配套功能不斷疊加、永無止境的決心。
創優空間服務
目前,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核心區已累計完成投資近50億,已建成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星美今晟影視城、影人酒店、百匯演藝學校、老爺車博物館、北京人藝藝術創作中心和影視文化街等重大影視產業項目16個。
除中影、星美等核心資源和良好的市政基礎條件、一批配套項目外,正在建設的製片人總部基地能夠提供20萬平方米影人工作室,可根據影視文化企業需要量身定制。影人酒店一期酒店部分2012年7月開業,影視人在楊宋不僅擁有了優越的工作條件,也獲得了舒適的起居、生活環境;二期項目6萬平方米寫字樓和公寓全部完工,將重點服務於產業鏈條高端環節企業與綜合服務提供商。
新的發展空間與招商方向,就是要讓影視產業示範區的綜合服務能力與專業服務能力具備同樣的標準與水平。
如今,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內不僅實現了完善的專業功能,各種城市配套也正在加緊建設,綜合服務能力正在提升。商務酒店、物流公司、酒吧、公園、便利店......城市配套設施如雨後春筍,在示範區核心區這片僅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形態與味道俱全的光影小城正在形成。
2013年,懷柔區與承擔過國家奧運場館開發建設的實力企業國奧集團強強合作,加快示範區「產城融合」步伐。2014年初,懷柔區授權國奧對楊宋鎮影視產業核心區08街區一級開發和招商建設。作為承擔影視文化產業核心功能的重點區域,懷柔新城08街區將是未來北京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未來,國家、北京市行政審批的派駐機構和行業協會;版權交易中心,展示傳媒中心、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公共服務平台和孵化中心等產業鏈條企業將在這裡集聚,並形成一個集新城公共服務、影視文化、旅遊休閒、總部經濟、居住生活等於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
產城融合加速
與影視產業結緣,懷柔山山水水煥發新的生機。
九渡河鎮二道關村,距懷柔城區40多公里,過去是隔絕的代名詞。但保存完好的鷂子峪古堡和古槐樹,卻讓影視人如獲至寶。該村書記孫洪軍介紹,如今不少劇組來咱們村取景,看中的就是這裡景色好、鄉村氣息濃郁,影視給咱山裡的小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無獨有偶。一部《讓子彈飛》,火了琉璃廟鎮青石嶺村。該村書記劉生民說,作為《讓子彈飛》的拍攝地,村裡在影視界和遊客心中一炮打響,每年都有很多遊人來此看外景地,去年就有十幾個劇組取景拍攝,時間短的兩三周、長的兩個月,影視產業走進大山為農戶增了收入,也徹底轉變了莊稼人的生活與頭腦。未來,該村還計劃將五道梁自然村的幾處老舊房屋進行修復,服務影視產業,那些老式的石頭院牆、木柵子門欄、木框窗戶格,從人們賴以生存的古老家園,成了聯繫他們與更廣闊世界的樞紐。
懷柔「九分山水一分田」,化作懷柔在全國乃至國際視野中的全景式入鏡,全區皆成影視產業示範區的輻射區域。在懷柔全區城鄉建設的過程中,讓旅遊景點、農業設施等傳統產業項目兼顧影視拍攝與服務功能,已成為大批創業者自發遵守的準則,將產業發展與區域功能定位完美融合,「影視示範區+」的理念滲透到懷柔每個角落。
「在中影基地等場所拍完內景,攝制組大多希望就近拍攝外景,慕田峪長城、白河灣、鵝和鴨農莊等景區景點成了影視劇中的「常客」。基於這樣的需求,懷柔建立了北京市首個影視信息服務平台--懷柔外景地查詢系統,探索劇組標準化服務的創新。
走進中影基地、影人酒店等業內人士聚集的地方,都能在顯著位置看到一塊55寸的觸摸屏幕,這便是懷柔外景地查詢系統的數字化終端。進入信息庫後首先會是一張懷柔地圖,層級明確、標示清晰,14個鎮鄉130個村及旅遊景點的150個外景地涵蓋其間。點擊具體的外景地後,將出現這個外景地的360度全景照片和視頻,點劃之間,身臨其境。
哪裡適合當下鄉情劇的拍攝,哪裡又最具古村落的風貌,早已躍然於上。如果劇組負責人相中了外景地,還可以通過信息庫瞭解外景地的具體地址、負責人聯繫方式、指導價格及周邊飯店、酒店等配套設施情況。
2014年初,《懷柔文化科技高端產業新區發展規劃》發佈,明確了「一扇三核」空間功能佈局。「文化科技高端產業新區」的全新功能定位,讓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與懷柔城市整體發展相得益彰,影視產業與國際高端會展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互補發展的步伐,還將進一步加快。
2015年4月,隨著開閉幕式走紅毯、閉幕式天壇獎頒獎、電影嘉年華等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重要的環節在懷柔成功舉辦,影視產業與雁棲湖生態發展示範區的會展、旅遊產業協同發展的進程已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生命因夢想而飛揚,懷柔,因電影而格外精彩。(文/圖 中共北京市懷柔區委宣傳部提供)
特寫:影視城邊農民的「光影生活」
提起郭克興,在懷柔區影視城周邊可謂大名鼎鼎,被尊稱為「腕兒」。
豈止一個郭克興。隨著懷柔影視產業的起步和發展,很多農民都像老郭一樣,也搭上了影視快車,吃上了影視「文化飯」。
《康熙與韋小寶》中的杭州知府、《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茶館掌櫃、《霍元甲》中的霍家管家......自打進入影視行業以來,楊宋鎮張自口村農民郭克興先後參演了200多部電影、電視劇,飾演過很多角色,成為了咱懷柔的農民影星、楊宋鎮名副其實的影視文化帶頭人。
初見郭克興,他頭戴迷彩簷兒帽,帽子中間繡著紅色的五角星,胸前別著徽章,十分樸實。62歲的他如今已涉獵影視行業20年。談起這些年的影視歷程,郭克興說:「當1995年影視城落戶楊宋時,我就想以後咱懷柔影視發展了,肯定需要群眾演員,這是個好機會啊。」於是,他尋思著當群眾演員。
有了想法,郭克興立刻付諸行動。1996年,他開始當群眾演員,飾演影片中的路人甲、乙、丙。「剛開始那會兒沒有台詞,甚至沒有鏡頭,一天25元工錢,還管兩頓飯。這當群眾演員可比出去打工合適。那時種地和木工收入一年幾百元,而當群眾演員一年收入幾千元,差了十倍。」郭克興說道。乘著影視文化發展的東風,郭克興年收入多了十倍。一年多之後,一些劇組看他踏實肯幹,便讓他給劇組管理現場。從此,郭克興又幹起了場務,也更加地瞭解了影視行業。
除了群眾演員和場務,郭克興還當上了協會理事。2006年,郭克興擔任楊宋影視協會理事,開始負責管理群眾演員。他參與制定群眾演員服務制度,維護群眾演員的利益,提高他們的待遇;組織群眾演員學習表演技能;確保群眾演員的人身安全。郭克興說:「我管理的這些群眾演員多是北漂,離家在外不容易,我得讓他們拿到工錢、學到知識、住著安心。有些回家沒有路費的、吃不上飯的,我會盡力幫助他們。」在許多人看來,郭克興就是他們的伯樂。這些年來,從他大院走出去許多位導演、演員、製片人等,有了郭克興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在影視道路上勇往直前。郭克興對群眾演員行業瞭如指掌,不管劇組需要多少群眾演員,他保準能找齊。憑著多年來的影視經驗,郭克興帶領村裡的老年人、孩子加入群眾演員的行列,帶動村民增加收入。
現如今,郭克興不僅從群眾演員升級為特約演員,還自己開公司當上了老闆。郭克興的錦成天翔影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除了提供演員經紀、演員培訓、影視勞務派遣等服務外,還有道具租賃服務。郭克興擁有兩個大院,其中一個用做群眾演員居住,另一個則用來收藏道具。古代燈籠、刀劍,解放前的收音機、檯燈,少數民族服裝......在郭克興的四個大道具庫內,從明清到現代各種道具應有盡有。要說為啥想到收藏道具,郭克興說:「剛開始有個劇組用道具抵房租,後來我想就這點兒也頂不上啥用,要不就再收點兒。於是,我看哪個劇組拍完戲後道具不要了,就弄了回來,或是花點兒錢買回來,一來二去,這道具就越來越多了。」
目前,種地、當特約演員、開公司,郭克興年收入上萬元,而且每年都有所增長。「我現在這歲數待著幹啥去,拍戲不但有收入,還能鍛煉身體,挺好。我們真是趕上了咱區影視發展的好時機。」郭克興說道。
據統計,目前懷柔區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其中僅中影基地周邊常年活躍著1000多人的農民群眾演員隊伍。特別是在楊宋鎮楊宋莊、張自口、花園等影視城周邊的村,農民家家戶戶也都有「演員」,農民農忙種地、農閒拍戲已成為一種新時尚。除出演群眾演員,出租房屋、提供道具等服務,也為村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