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新編歷史京劇中,田漢先生的《白蛇傳》應排第一,各劇種流派演過數千場,還將傳唱千古。筆者最愛第一場。早春二月,千年蛇精化做美女,從峨嵋山飛降西湖,遇到掃墓歸來的翩翩少年許仙,開始了一段有情有淚、悲天憫人的故事。這場戲主角自不必說,有個小配角十分討喜,划船的老艄公,在一旁說閒話,講笑話,唱小調,插科打諢。「最愛西湖二月天,輕風細雨對愁眠,百年修來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
前幾日應邀到杭州,正是農曆二月尾,西湖最美的二月天。主辦方是杭州地頭,開會之外安排了不少經典去處,這一日是遊西湖,吃「樓外樓」。「樓外樓」坐落於孤山之麓,面對西湖,江南式的飛簷角樓,像山光水色中一顆寶珠。杭州人有個習俗,凡有賓客,必到樓外樓,不上樓外樓,似乎沒有盡到地主之誼。樓外樓,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有一百多年歷史,據說是一個落第文人,與妻子由紹興東湖遷至錢塘,定居在孤山腳下的西泠橋畔,捕魚謀生,因夫妻雙雙從魚米之鄉的紹興而來,在烹製鮮魚活蝦方面有特長,加上有文化,自然菜品出眾。本來當日杭州好友相邀一聚,但我已多年未到「樓外樓」,想稍坐一刻。
一進樓外樓大堂已覺不妙,本來放二三十圍枱的地方,生塞進五六十圍,枱挨枱,人擠人,把那幅「一樓風月當酣飲,十里湖山豁醉眸」的楹聯,遮得找不到了。我安慰自己,樓好自然遊人多,可以理解,只要菜品好;一早擺好的精選六小碟冷菜有些失準,前菜不算數,只要主菜好;以秀美聞名的杭菜放在粗重的瓷盤中,也能理解,不重美器,只要菜好;待吃過不夠脆的炸響鈴,肉質粗柴的東坡肉,味道不太鮮的龍井蝦仁、叫化雞,就等那道最有名的西湖醋魚了。「西湖醋魚何處美,獨數杭州樓外樓」,可惜,名魚上桌依舊失望。下邊好像還有蜜汁火方、火腿蠶豆、火踵神仙鴨......十道名菜吃了五道,已不必再等,電影看過第一本已知全片。
出了樓外樓,直奔上天竺法喜寺,車在青山綠水中穿行。天竺山有三寺,均係杭州名剎,已過千年,清高宗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為「法喜寺」、「法淨寺」和「法鏡寺」,三寺深藏林間山谷,由下而上,寺宇秀麗,景色清幽,高僧輩出。上天竺東至龍井,南至琅璫嶺,左通五雲山,下止梅家塢,朋友們相約的私房菜館,就在梅靈路。聽聽這些地名,已讓人半醉,遠非牛街、新街口、東西單可比,真是鍾靈毓秀,山嵐雲影。
的士司機是外鄉人,不知法喜寺,遑論梅靈路,把我們放在路邊一個停車場,就調轉頭忙着去西湖接客了。朋友從青山中跑下來,帶我過綠蔭,穿石板路,見到掩映在翠綠山間的「江南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