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蘇傑
內地和香港證監會宣布兩地簽署《關於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的監管合作備忘錄》,允許合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基金透過簡化程序在對方市場銷售。有關計劃將於今年7月1日實施。《備忘錄》亦就跨境基金銷售建立信息互換、定期溝通及監管合作的框架。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這是兩地繼「滬港通」之後又一重大資本市場合作舉措,相信會對市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及內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產生積極而正面的影響。
提供更多投資理財選擇
1、便利兩地居民投資,提振市場信心。香港基金經過香港證監會的批准到內地銷售,內地基金到香港銷售,可直接為兩地居民投資理財提供更多選擇。另外,兩地基金互認作為市場重大利好,可望為兩地股市注入新的上升動力,對於投資者信心企穩和市場氣氛向好具有正面推動作用。
2、構建香港作為亞洲基金平台的地位。截至2015年3月底,香港證監會認證的基金產品2,045隻,但在本地註冊的僅有300多隻。兩地基金互認啟動,海外資金可以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龐大市場,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更多的海外基金會選擇到港註冊,勢必推動本港基金市場規模擴展;另一方面,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可來港購買內地基金產品,香港在資本市場上聯通內地的作用更加彰顯。近年,新加坡分別加入亞洲地區基金護照和東盟集團投資計劃,香港若能借助與內地基金互認的機會,擴大基金產品在亞洲區的認可度,拓展海外基金公司銷售範圍,對於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有積極意義。香港銀行在基金銷售中的傳統優勢也可望得到發揮。
助增強內地基金競爭力
3、推動中國內地基金業的發展。截至2015年4月底內地基金產品2,108隻,但總體上在提供服務和回報方面與香港市場仍有差距。兩地基金互認之後,雖然不排除可能對內地基金市場現有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其正面意義不容忽視:一方面,內地的基金通過香港銷往海外,可利用在岸市場經驗拓展海外銷售,有利於基金業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全球的基金產品通過香港銷往內地,將會倒逼內地基金企業改善管治水平,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給投資者提供更好服務,增強內地基金業與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同台競爭的競爭力。
4、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邁步向前。與「滬港通」打通兩地資金流向相比較,基金互認代表的是兩地產品的多元化發展,預計初期主要以人民幣基金產品為主,香港離岸人民幣投資產品將會更加豐富,也可望帶來更多離岸人民幣業務,從而加速內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步伐。今年以來內地金融改革不斷推進,兩地基金互認正式啟動之後,伴隨着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未來包括基金在內的更大範圍的資金流動是大勢所趨。
5、相關配套措施與風險管理仍須跟進。兩地基金互認最早在2013年1月提出,經過兩年多的漫長談判最終達成了共識。隨着政策正式出台,相關配套措施及風險管理包括兩地基金互認管理人條件、基金投資管理、資訊披露和投資者保護機制以及對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等也須跟進。相信兩地基金互認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兩地監管部門也會因應情況變化,調整風險管控措施,以保證市場平穩發展。■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