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 謝國樑
內地研究機構最近發表的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落後於深圳。是否真的如此並非本文要討論的主題,但近幾年香港經濟增長乏力,尤其是增長率呈下滑趨勢則是事實。2014年香港經濟增長2.3%,低於2013年的2.9%。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特區政府預測是1%至3%,市場一般的預測是2.5%左右,預計亦將低於2013年的水平。特區政府預計2016年至2019年香港經濟趨勢增長率為3.5%,低於過去十年年均經濟增長率3.9%,顯示香港經濟增長動力減弱是一個趨勢問題。香港經濟趨勢增長下滑,原因除了有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等外圍因素,亦有自身的結構問題。
未來靠內需 惟面對制約
首先,西方市場環境總體欠佳,美國經濟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的增長率為2.2%,大大低於上世紀80年代經濟高漲期年均增長超過4%,以及上世紀90年代的年均增長率接近4%。歐元區經濟今年將擺脫持續兩年的衰退,但一般預期,其未來的經濟增長將長期徘徊在1%至2%的低水平。從周期看,低經濟增長、低消費需求、低利率水平,將是西方經濟較長期的趨勢。
在外部環境總體欠佳下,未來,香港經濟增長主要要依靠內需帶動,但香港本身存在不少不易化解的深層次問題,包括:(1)產業結構及就業崗位低級化、家庭收入增長緩慢,私人消費力減弱;(2)土地供應短缺,高樓價推動經營成本上升,創業機會減少,制約了工商業的多元發展,亦加劇住房問題及社會貧富差距;(3)勞工不足,在3.2%的失業率水平下,建築業、餐飲及零售業勞工偏緊,輸入外勞阻力大,制約了基建投資及服務業擴展能力;(4)貿易、物流及貨櫃運輸業等部分傳統核心產業的發展優勢逐漸減弱,局面難以扭轉。另一方面,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效果不彰,經濟缺乏較高附加值的新增長點。此外,香港亦面對一些屬於結構或者制度層面的問題,比如,生產領域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創業空間小;分配領域的稅基窄、稅率低,二次分配力度弱;社會及政治領域的制度轉型為行政及立法關係以及施政效率帶來影響,較大制約政府快速回應經濟及民生問題的能力。
擁有利條件 發展機會多
不過,香港經濟發展在受到一些外部及內部因素制約的同時,亦擁有一些利好條件及不少新的發展機會。
一、香港財政狀況良好,基建投資需求大,可謂有錢有項目。至2014年度,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盈餘8,196億元,可支持經常開支25個月,並且仍可在未來3年錄得財政盈餘,預計至2019年度的財政盈餘增至9,488億元。過去幾年政府每個財政年度的公共工程投資約達700億港元,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的階段。初步估算,未來香港還有包括機場第三跑道在內的基建投資需求超過2萬億元,可持續拉動內需。
二、內地金融管制放鬆將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跨境融資需求、資產管理、證券市場互聯互通等發展。這些,沒有一項不是香港金融業,尤其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新機會。
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將為香港在融資、貿易物流、項目管理、法律及仲裁服務、亞投行發展資金及絲路基金的籌措及營運提供長期及巨大的發展機會。
四、近幾年東南亞經濟及投資環境顯著改善,可為港商提供新的投資機會。筆者看好東南亞發展機會的主要理由包括:(1)東南亞地區有6億人口,是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2)這些國家地理上臨近中國,可較直接受到中國經濟能量的輻射;(3)東南亞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加工貿易增長快,加上天氣炎熱、基礎設施普遍不足,對電力、碼頭、物流及運輸系統需求大。
五、廣東經濟實力提升及粵港加強合作。2014年廣東本地生產總值達6.78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達到63,452元人民幣,折合10,330美元。廣東的經濟總量已相當於韓國2012年的水平,如作為獨立經濟體,經濟規模排全球第十六位。未來一段時期,廣東仍可以維持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速,經濟實力持續提升的空間仍大。未來,廣東逐步推進對港澳地區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將為粵港加強經貿合作提供很大空間。香港有廣泛產業,包括銀行、證券、法律及仲裁、會計、建築規劃及測量、專利及創新科技、文化藝術、教育及人力資源培訓、醫療衛生及檢驗檢疫、旅遊及商貿會展、物流配送等,均可以在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中受益。
總體上看,香港經濟未來縱使面對不少挑戰,發展機會仍然大於挑戰,特區政府與香港工商界應該加強合作,在政策層面多下工夫,扶植創新科技等高增值產業發展,讓經濟增長潛力得到充分釋放,以扭轉經濟趨勢增長率下滑的局面。■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