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將軍澳樂頤居設施完善。 資料圖片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下稱「長者安居樂」)是房協為應付社會高齡化所提供的房屋計劃。社會上尤其是中等收入長者對專為其提供適切設施的房屋需求甚殷。房協肯花心思,在考慮到這個年齡層人士,因體能、生理及心理等因素的要求,設計這項計劃。
設備齊全受歡迎
所有單位均為設備齊全的獨立式單位,附設各項「軟件」及「硬件」,營運機構可利用輔助設施,為住戶提供各類康體、社交活動及健康護理服務等,目前已推出的兩個項目均頗受歡迎。
「長者安居樂」以長期租約形式推出。長者繳付「租住權費」後,即可長期安居。入住期間,長者只需支付管理費及基本服務費。長者亦可以以「用者自付」方式,享用營運機構提供的其他個人服務。
「長者安樂居」第三個項目選址近日曝光,是位於紅磡利工街現時用作露天停車場的用地,面積約1,680平米,可建樓面13,825平米,共建307伙,分別為開放式單位122伙、一房戶160伙及兩房戶25伙。根據空氣質素評估報告,擬建住宅一樓必須於31米或以上,以符合空氣質素的要求。項目最低5層用作提供安老院、復康、醫護服務等設施,以及服務區內長者及住客。
長租性質難回本
純粹從商業角度來看,「長者安居樂」計劃是長期租用性質,不利於發展商賺取利潤,甚至回本期亦拖得很久,在商言商,在市場上不容易找到發展商肯做這一類項目。房協身為半官方機構,肩負着提供社會上有需求但以純粹商業出發點不值得做的長者房屋,這是一項德政。
「長者安居樂」已落成的將軍澳樂頤居及佐敦谷彩頤居,已累積逾600個申請,平均等待時間逾5年。房協指出,根據人口統計,九龍城區內16%人口超過65歲;在約12,000名長者住戶中,多於半數是沒有銀行按揭負擔的自住長者,這些均是「長者安居樂」的目標客戶。
現時市區內的私人住宅,均按照迎合一般家庭的設計建造,未來人口愈來愈老化,社會上專門以迎合長者體能變化、心理及生理要求的住屋可以說絕無僅有。比如長者屋要求較寬闊的電梯大堂、走廊及大門門框,室內減少甚至無間隔,浴室防滑及設有扶手設施,這些均要在建築設計時預早安排。另外,現時社會環境「相見好,同住難」,老中青共處一室或易生磨擦。在市區內如上述紅磡這類「長者安居樂」的項目很難找到,將來如成功獲得批准並如期面世,相信會很受區內長者歡迎,亦方便其子女及家庭成員探訪及互相照應。筆者期待見到更多同類項目在港九新界各區出現,以應付各地區人士對此的需求。■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