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分析認為,內地第一季很可能存在明顯的通縮壓力,貨幣政策方面有必要繼續放寬,才能刺激經濟保持活力。圖為中國人民銀行大門。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2015年注定不平凡。 6月12日滬指創出5,178.191點後,即面臨一面倒跌勢,直到7月9日觸及低點3373.54後,才有所回穩。政府真金白銀救市,全球投資者關注,愈來愈多的目光放在持續走低的中國經濟數據上。
不可否認,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7.0%,持平於前值,並好於預期,引來各界的質疑之聲,這個數據的意義並不僅是數據本身,更多的有政經形勢的考量。
製造業保持疲弱的態勢,中國觀望製造業PMI數據在今年1月和2月低於50,其他月份則維持在50附近,7月為50,低於市場預期。而財新PMI數據7月創下2013年7月以來新低;但另一邊廂,財新服務業PMI持續走高,除了6月,其在7月更是創下11個月新高至53.8。製造業和服務業差異越來越明顯。
近期備受關注的PPI降5.4%,創5年來新低,令各界對於內地經濟的擔憂又多了一層。7月PPI已連續41個月負增長,近期跌幅不斷擴大,受到商品價格下跌較大的衝擊,而未來我們料這個跌勢還將繼續。
製造業成本高企待改善
不難發現,無論內需還是外需皆比較乏力,製造業企業成本高企,且面對融資難和貴,故而在降準降息上還有需求。要經過幾次貨幣政策,才能慢慢傳導到實體經濟的真正改善中。
同時,企業還面對外圍環境的考驗,國際商品價格下跌,中低端產業逐步向東南亞轉移,中國一直以來的成本優勢下降。非美貨幣不斷下跌,如盧布和歐元等,令中國出口企業受到很大的影響。6月,出口由負轉正,進口好於前值和預期。而7月表現反覆,出口下跌8.3%,遠遜於前值和預期。而進口亦不樂觀。不過,從出口金額來看,形勢並沒有惡化,但在全球貿易量下降的大環境下,中國也難獨善其身。
與此同時,與PPI走勢出現明顯分化的CPI則保持小幅上升,分析指受到豬肉價格上漲的影響,且還有上行的壓力,故而料CPI和PPI背馳現象將維持。
當然,從最嚴謹的經濟學觀點看,通脹本身就是貨幣現象,而不應斤斤計較於個別物價指數內個別項目的比重,畢竟通脹的最基本定義,就是普遍物價的持續上漲,而不是個別物品或服務的相對價格上升。當然,也很難要求今天的研究員人人都明白這個細微但重要的分別,反正看數字怎樣變就是簡單得多了。
無論如何,參考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狹義貨幣(M1)餘額35.61萬億元,同比增長4.3%,低於前值,高於預期;流通中貨幣(M0)餘額5.86萬億元,同比增長2.9%。
首季或存在明顯通縮壓力
M1去年上半年增長率還在8.9%的高位,但是隨後一路下降,到12月已到3.2%。進入2015年來,M1保持低位,M2自5月起逐漸回升,以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名義經濟增長和實質經濟增長的變化觀之,第一季很可能存在明顯的通縮壓力,貨幣政策方面有必要繼續放寬,才能刺激經濟保持活力。■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