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勝煒博士。受訪者提供
--王勝煒述其新作《鄭和發現美洲之新解》
比哥倫布發現美洲還要早60多年--這可以看作是王勝煒與MARK NICKLESS、LAURIE BONNER-NICKLESS二人合作的《鄭和發現美洲之新解》的一個重要觀點。作為作者和譯者,王勝煒認為,確認「鄭和發現美洲大陸」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告訴世人:這在傳播人類文明和弘揚中國文化方面,具有極高的意義。■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鄭和發現美洲之新解》的作者之一兼中文譯者王勝煒,乃是出生於台灣的美籍華人,畢業於台灣清華大學化學系,後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深造。她告訴記者,自己54歲開始從事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而被約請完全加入到鄭和下西洋的研究中來,則是在2013年。她表示,取得今日的研究成果,實屬不易。
皮阿薩與《三寶太監西洋記》
鄭和下西洋時,曾經到達過美洲。這一觀點,據王勝煒介紹,可追尋到皮阿薩(PIASA)。MARK NICKLESS和LAURIE BONNER-NICKLESS二人曾對皮阿薩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皮阿薩是一幅宏偉的岩畫,畫面中有兩個可怕的怪物。在地理位置上,皮阿薩位於美國的伊利諾伊州,處在可以俯瞰密西西比河的峭壁之上。 經過深入而繁複仔細的研究,在《鄭和發現美洲之新解》一書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皮阿薩是一個具有「中國血統」的歷史之作,其乃是鄭和的艦隊在遠航到美洲的時候所繪製的「彩虹龍」。而這種觀點,也可以在另一本由中國人所寫作的書《三寶太監西洋記》中得到論證。這本書的作者乃是羅懋登,寫於1597年。王勝煒對記者表示,可從羅懋登的書中得到這樣的結論:鄭和的艦隊分別在1423、1433年的第六和第七次遠航時,抵達過美國的密西西比河,而這個時間,確實也比哥倫布的發現美洲新大陸時間早了60多年。
據了解,整個研究過程,三位作者詳細解讀了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以及考證了十七世紀末期美洲卡霍其亞土墩城的出土資料之後,確定了皮阿薩的真實地理位置,確立了皮阿薩的中國起源,論述了皮阿薩被破壞的經緯,確立了鄭和船隊第七次遠航登陸美洲海岸的年代、時間以及停泊地點,敘述了船隊成員發現卡霍其亞城的經過,分析了船隊成員造訪卡霍其亞並與美洲原居民接觸的情形,也敘述了其他成員與當地守城者衝突、和解及返國的經過。同時,比較《三寶太監西洋記》之內容及卡霍其亞城出土資料和瑪雅文化、奧塞奇文化之後,確認了羅懋登所說的酆都國就是卡霍其亞。更值得關注的是,全書也確認了部分船隊成員回中國的路線、年代與時間,推論他們有可能於1434年造訪過羅馬教皇,將中國和阿拉伯人的信息帶給了歐洲人,點燃了文藝復興。這些,都是全書非常重要的看點。
在研究和論證方法上,值得一提的,便是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是否具有準確性。王勝煒對記者表示,傳統上,中國學界將這本書視為是神魔小說;但是,若換一個視角來看,這本書中有關鄭和船隊的路線、海岸、地域都有細節化的對應,透露了鄭和船隊穿越北大西洋、訪問美洲心臟地帶的史實。
鄭和乃是創造了歷史的英雄
王勝煒對記者表示,選擇鄭和作為寫作和研究的對象,具有非常特殊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其最大的價值是讓中國人了解歷史真相,並效法「鄭和精神」,重建民族信心和自豪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王勝煒說,鄭和雖苦大仇深,但內心強大,長大後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獲得後來成為明成祖的朱棣對他的十分信賴,並委以下西洋「撫夷尋寶」的重任,最後他卻終於印地安人居住的美洲大陸。鄭和的一生多離鄉背井,常與日月、星辰為伴,海水、季風為友,船就是家,水手就是親人。鄭和是一首史詩,或者說,是一首史詩中真正的英雄。鄭和不同於歷史上的眾多宦官,他是創造了歷史的英雄,而眾多的宦官則為歷史湮沒,化為塵埃。
而就深層次的歷史回溯鄭和下西洋之價值來看,王勝煒認為,綜觀明代歷史,不能擺脫內亂與外患的局面。由於這兩種因素的交織作用,最後明朝從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走向敗亡;而在遙遠的歐洲與美洲,海洋強權已經崛起,乘風破浪,航向東方,強如大清帝國者,在海上也兵敗如落葉。那是一個讓人痛心的時代,明初的海洋盛世早已隨浪花消逝;那也是一個讓人緬懷鄭和的時代,因為他能從一個小小的悲劇人物開始,走出國門,遠航於世界大洋的洶湧波濤之上,並贏得敬仰與臣服;就在他長眠於異域的土地後,也還有宣德金牌的永久陪伴。
期青年人把握歷史、追夢未來
出書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王勝煒表示,出書就像母親孕育胎兒,從種因(構思)、保育(寫作)、而至瓜熟落地(出版);只有母親(作者)才能說得清楚胎兒的悸動,也只有母親才能感受到無比獨特的陣痛(曾被出版商拒絕)和喜悅(又被出版商接受)。更重要的是,一本書就像一個孩子,需要世界關注,才能茁壯成長,作出貢獻。
因此,王勝煒希望讀者發現《鄭和發現美洲之新解》是一本饒有趣味的讀物;希望讀者除了得知明水手的偉大航行成就外,也必須了解,明清禁止與外國進行海上貿易或交往,是妨礙過去中國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更希望中國人努力設法恢復鄭和下西洋時代的輝煌,有力、和平地實現「中國夢」。而在人生成長方面,王勝煒希望讀者要始終保持對周圍生活、事物的好奇心和獨立思考,因為「好奇」是創造和探索新領域的絕佳動力。畢竟,在王勝煒看來,研究和寫作需要長時間保持對研究項目的專注與熱情,並以單純、客觀的心態接受所研究的人物對象,理解他們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做出的超越,並願接受自己當下的時代局限,以平和的心境和積極的態度,也做出個人的超越。
談及當前的文化事態,王勝煒以中國飲食作比喻,認為中國人離得開有中國特色的「餐桌文化」嗎?過年的盆菜會一律用外國語文書寫嗎?會認為一位完全不會說中國話、或中國方言(包括少數民族的語言)的人是真正的中國人、懂中國文化嗎?她尤為希望當今的港台青年人把握歷史、追夢未來。她坦言,十分明白青年人的心中有困惑,然而這不能成為拒絕接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借口,也無法成為完全西化的敲門磚。港台青年人趁年輕力壯之時,要努力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去其糟粕而存其精良。青年人要加強自己的中文語文能力,以便多方閱讀中國歷史和文化報章、書籍;其次要多方參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有關活動,熟悉當今中國歷史和文化發展的新方向,並參與討論;最後,行有餘力,出錢或出力支持中國歷史和文化活動,並開啟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創新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