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年於車公廟祈願的市民眾多,顯現本港有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由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博士生黃蕉風倡議發起,並融匯了香港與內地學者的「香港墨教協會」於本港正式註冊成立,並且以致力於推動墨學為宗旨,堪稱香港傳統國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活動。
日前,黃蕉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及了自己對本港墨學推廣的看法和規劃。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墨家在先秦時代和儒家並稱「世之顯學」,其「兼愛」、「非攻」、「節用」等思想在彼時有很大的影響力;後來由於「秦火」和漢武「獨尊儒術」的關係,淪為「千年絕學」,乏人問津。清末民初,墨學始有復興,胡適、梁啟超等新文化運動先賢都曾力倡墨學。因此,黃蕉風表示,自己選擇墨學作為一個研究和探討的方向,並希望把墨學復興的路徑重新接上,也是一份歷史責任感。
對於墨學在目前國學中的整體現狀,黃蕉風坦言並不樂觀。他說,墨家墨學可以說是重要組成部分。但現在它在國學復興浪潮中,卻隱而不彰,相比儒家、道家,專門從事墨家研究的學者在學術界居於少數。若論到建制和實體復興就更可憐,內地每年有幾百家儒家書院在興建,各地的儒家讀經運動方興未艾,於墨家墨學而言,可謂沒有太大進展。所以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據悉,作為一個推廣墨家文化的文化教育性質的社團,該群體成員主要以香港和內地兩地高校中研習國學、特別是墨學的青年學生為主。香港學生和內地學生各佔一半。同時,黃蕉風等現正在籌備建立一間墨家書院--「兼愛書院」,地方還在找。同時在閩粵港三地推動《墨子》經典的讀經班,補上「讀經運動」沒有墨家經典的缺環。他表示,自己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畢竟墨學復興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無法畢其功於一役。
對於開展相關活動所遭遇的困難,黃蕉風並不迴避。他對記者表示,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如何向各界人士彰顯「復興墨學」的重要性。一般別人辦機構做活動,無非缺錢缺人;從事復興墨學的活動當然也缺相應資源,也需要支持,但這仍然不是主要的;如果不能充分論證墨學之於國學、傳統文化的不可或缺,那麼就可能淹沒在當前一片「同質化」的國學機構和社團中。黃蕉風坦言,這不是他和同道所希望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內地和香港的民間因為一些問題而產生情感摩擦的背景下,黃蕉風認為,包含墨學在內的國學,可以發揮出獨特的溝通和對話功用。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共同的文化和信仰,是構建共同體的重要凝結核,過去常說「同文同種」,就是這個道理;政制的分歧可能會讓人彼此隔膜,但文化和信仰是無法斬斷的;國學之功用,在於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民族,認識國家;化成民俗,養成君子,消弭暴戾之氣;畢竟這是一個對話的時代。■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