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富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觀點:從外訪談到投資者對消息處理


涂國彬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投資者經常覺得奇怪,何以好消息會沒有好表現,壞消息沒有壞表現。例如,近來中國領導人先後訪美和訪英,按理應有相當炒作,但為什麼有些投資者總是覺得,偏偏自己選對了題材,但押了注的就是沒有想像中的可觀回報呢?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既因為常見,所以普遍,而既因為普遍,則有本質上不得不處理的難題。

就以近來訪問為例,投資者的着眼點,肯定是出訪時獲得何種規格的接待,而送出的大禮規模怎樣,例如包括些什麼大買賣等。而近來所見,隨行者若有企業家,則相關企業的好處,大概也可以包括在內。

猜想過程也可有相當押注

然而,新聞不會完全是新的。若有些事件,其實是大家意料中事,或大體上有跡可尋,單是這個猜想的過程,即使並未完全掌握證據,也可以有相當的押注。不同人需要不同的證據,不同程度的可信性,才會有不同的押注比例及金額,以至押注的方式和時機,都各有不同。故此,當大家只從本身的預期和行動着眼,則難免以偏概全。

事實上,正如上述例子所見,關於可能潛在簽定各種大型合約,作為大家的見面禮,或是交個朋友的好意,有些是常見的舉動,投資者早已有行動,有些是較少見的,可能到新聞出來才有炒作,但說到底,總不可說成,唯有等只有新聞出現後,才開始計算炒作,才是合理的計算基礎。

應從市場參與者角度考量

既是如此,則連計算比較的基礎也不清楚,哪個時點是事件的開始?哪些資產價格才是相關?哪些投資者的行動才是採用相干的證據,或與事件有關?如此種種,看起來似乎很學術的問題,其實不只對於研究財經的人(特別是專研事件對資產價格影響的學者)有用,即使是普通投資者,若對於這些問題有多一點掌握,或多或少便明白,你不單有本身的觀點,也可以設身處地,嘗試了解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角度和立場。

當然,也有一些情況,除了是早有預期,早有炒作,後來者是後知後覺,為先知先覺者高價接貨;更有些時候,其實量度一件事件屬於好消息或壞消息,也不是容易劃定界線的。上市公司發通告,不論字眼有沒有盈警或盈喜等,若影響重大,投資者也可以對號入座,而就算是盈警或盈喜,若相關的影響程度,超過或不足外界普遍預期的水平,則所謂盈善或盈喜的震撼力,也會有所不同。

也以上述外訪帶動市場憧憬為例。究竟基建鐵路要何時炒作才合理,當然莫衷一是,但就算是外訪帶動更多合約,那對於相關企業的股票投資者,又是否一定好呢?那得看你着眼於帶動的合約定單的數目,抑或毛利率,抑或應收賬的壞賬率,人言人殊,實屬難免。

相關新聞
財經述評:港檢測認證優勢足 迎「十三五」機遇 (2015-10-23)
「土地供應論壇」具前瞻性 (2015-10-23)
新股專業戶有用武之地 (2015-10-23)
國策推動 核電發展前景俏 (2015-10-23) (圖)
百家觀點:從外訪談到投資者對消息處理 (2015-10-23)
熱點透視:老牌科技業者為何突熱衷併購? (2015-10-23)
百家觀點:內地GDP率破七 市場反應冷靜 (2015-10-20) (圖)
新興市場前景仍淡 短期難扭轉 (2015-10-20)
國策出台成市場關注焦點 (2015-10-20)
中國第四季消費增長料續加快 (2015-10-20) (圖)
「金九銀十」後 開發力度應提升 (2015-10-20)
財經述評:TPP助推中國深化改革和區域合作 (2015-10-16)
百家觀點:樓策應以維持大局穩定為重 (2015-10-16) (圖)
中國在環球貿易話語權日重 (2015-10-16)
內地宜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應對TPP (2015-10-16)
預期幾番轉變 普遍認定年內不加息 (2015-10-16)
政策破冰 互聯網專車再啟動 (2015-10-16)
百家觀點:加息一拖再拖 投資者最有耐性 (2015-10-13) (圖)
熱點透視:茶葉指數反映中國經濟兩重天 (2015-10-13) (圖)
黃金周欠理想 港股仍向上 (2015-10-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富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