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連番跟進加息與否的議題,不怕悶,皆因投資者心態改變,隨時改觀,同樣的事件,不同的解讀,可以為市況帶來新的一片天。事實上,由9月的議息會議前,投資者剛受到A股大跌和人民幣突然貶值影響,8月的金融市場波動驚魂甫定,認為9月中加息者不多,但即使認為最終不加息的人,亦會同意,若可早一點加息,消化不明朗因素,豈不快哉?當然,事與願違,9月聯儲局不加息,理據正是外圍太多不明朗因素!
投資者真金白銀重投債市
然而,隨着9月中之後的半個月內,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押注下,大家所部署的,正是9月既已不加息,同樣理據仍然有效的話,10月加息機會甚低,可能連12月也不會加息。果如是,則資金重投債市,便是最合理的事態發展,而隨後所見,美債孳息率持續走低,可不是說笑。
有趣的是,資金當時由全球股市流出,不論中外,無論成熟或新興市場,都有此一劫。部分流走的錢,投入債市,但亦有部分跑進大宗商品處,形成這樣久未得見天日的資產,有點反彈,而當中的推理,自然是本無息可收的商品,若放在加息的時候,便更形失色,一來一回,更是明顯。但若在一段可見將來都加不了息呢,結論便大為不同,起碼可以短暫停泊一會而不礙事,而相對於其在低位多時,如今反而有機會賺到升值,事實亦是如此。
美經濟數據未有足夠強勁
不過,投資者不但健忘,也容易見異思遷,同一事件,轉眼間又有新的解讀。事實上,隨着美國陸續公佈一些看來遜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大家不難估計,其實就算不是內地股市大跌,沒有人民幣突如其來的貶值,美國本身的經濟增長動力,也可能未必足夠強勁,而央行最終的決定,亦可能受此影響,而不純粹看外圍因素如此重要。
無論如何,外界的反應已很清楚,即使官方再重申多次,希望在年底前加息一次,背後理由大家都知,是出於象徵意義,意味着量寬時代終結。但市場的解讀是今年內都不可能加息,而更重要的是,這已包括了很多不耐煩的人,例如別國央行的首長,也有一定取態上,希望早一點加息,以免夜長夢多,影響新興市場的資金流。簡言之,一日未加息,一日有錢湧入美國,美元強勢,但別國貨幣則弱勢不止,甚至有持續的資金外流,造成金融市場的震盪。
從近來的事態發展看,股市又再反彈,但歐美不算強勁,相比之下,A股和港股股市更佳,顯然是有本身因素,例如投資者再憧憬中國有新政策出台,刺激經濟。值得留意的是,目前經濟數據愈差,不論中外,愈令投資者興奮,因為有刺激措施,有寬鬆貨幣環境。顯然,投資者的思維,並不理性。■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