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剛公佈經濟增長速度為6.9%,低於7%,但投資者可以舒一口氣,金融市場反應也十分冷靜。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全球屏息靜氣,萬眾期待的,除了是年內每次聯儲局議息,更有中國每季公佈的經濟數據。誠然,中國的統計數字分門別類,經常更新,外界一早知曉大概,甚至可以憑此推算其他部分,但正式公佈,始終是大事,既要印證市場的解讀是否正確,也可以推測政策下一步的走向。
外界早預期 期望管理奏效
隨着中國剛公佈經濟增長速度低於7%,投資者可以舒一口氣。雖然,保七的角度,七是保不了,但大家面對的,顯然是下行壓力,但為何非保七不可呢?如今看來,略為低於7%,但仍高於外界預期的數字,應是市場可接受水平的範圍內。以此觀之,再察看整體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走勢,平穩冷靜,證明投資者早已有此預期,資產價格早已足夠反映,可以說是期望管理的一步好棋。
投資者早已押注,期望在可見將來,中央可以有更多的刺激經濟措施出台。事實上,這一點在A股及港股最為明顯,近來炒作的板塊行業,無不與此有關。
從工具箱的角度,萬變不離其宗,兩大法門,一是貨幣政策,一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方面,可以做的,外界理解為降息降準,以往可能做得不太頻密的,其實尚有空間去做,如此一來,銀根盡可能放寬,而過程中,甚至在抵押品的定義或種類上有所放寬,亦是可行之道。
政府出錢出力撐個別行業
財政政策應該是外界期望的重頭戲。事實上,政府出錢出力支持個別行業板塊,從來都是股民猜測股價漲跌的其中一個方向。近日所見,由內房到汽車板塊,都有支持的動作,不難令人聯想,官方希望支持的,都是本身有相當競爭力的板塊,例如內房或汽車,在政策出台前,銷量所見表現不俗,再加上刺激政策,股價更有反應。
至於稍後再有的憧憬,大體上,是從近年公佈的大方向去想,不論是「一帶一路」,以至基建鐵路,抑或是新能源環保,又或者「互聯網+」,都是大局上有必要長期建設,而從成本效益角度看,由政府帶頭是合理之舉的板塊。
當然,股價升跌並不絕對等同基本面,有時股價領先,有時過度反映,不一而足。但總的來說,可以有所憧憬的板塊,即使撇除純粹股民的心理變化,更多的肯定是國策的長遠可持續性考慮。
從這一點看,更加印證了,當公佈經濟數據有下行壓力前,投資者已經紛紛真金白銀地押注。這一點說明了,投資者雖然會受到一定心理盲點影響,例如早前持有的虧本貨影響心情,又或者往往傾向短視,但總的來說,其實相當理性。
以此觀之,以後看國策和經濟數據,不得不同步留意市場解讀。畢竟,投資者的行為,最終影響的,不只是股價,也包括政策在大眾心中的認受性。■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