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宏投資研究部環球市場高級分析員 葉澤恒
上星期,雖然市場的普遍焦點在於聯儲局9月份的議息會議詳細記錄,但對亞太區及中國而言,上周的焦點當然是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的談判達成最終協議。TPP 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商品貿易:對特定商品立即取消關稅,而某些敏感商品設定取消關稅時間表。
2、服務貿易:禁止對貿易夥伴國提供的服務歧視對待;不可對服務供應商的數量、服務總價值、僱用員工的數量、法律實體或合資企業的類型進行限制。
3、知識產權:禁止國家在技術轉移上調整市場准入;禁止規避受版權保護作品的行為;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的特定版權侵犯追究有限責任。
4、國外投資:不可以歧視國外投資者,需要制定對待外國投資者的相關標準;制定徵用、沒收國外投資者資產的規則。
對中國經濟影響並非巨大
據早前的學術界研調顯示,假若成員國之間完全消除相互的關稅, TPP 協議的實施將在不同程度上促進各國的經濟增長。但中國目前並未加入TPP 的情況下,將會令中國的經濟增長減少0.14%。若果往後中國加入TPP 的話,將令中國經濟增長增加1.21%。由此可見,加入TPP 對中國經濟的好處較多。若中國長期被排除於TPP 之外,TPP 成員國將可能成為中國貿易競爭對手,或可能對中國貿易產生歧視。
對美國及日本兩大TPP 巨頭而言,中國目前是對這兩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於2014 年分別佔兩個進口比重為20%及22%,而其他TPP 成員國對美國及日本的進口比重分別為39%及26%。至於對中國而言,出口產品中的機械及交通運輸工具佔的比重較高,達到46%。其次是輕紡織製品,所佔比重為16%。
而TPP 成員國當中,以墨西哥、馬來西亞及越南的出口結構中,機械與交通運輸工具所佔的比重亦最高,介乎33%至41%之間。越南的輕紡織製品所佔比重更高達22%。從比率上看,中國與越南、美國、日本、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國出口相似度較高,意味中國未來與這些國家存在較激烈的出口競爭。
但對中國而言,目前未加入TPP 亦並非一件十分嚴重的事情。原因在兩方面,首先目前的TPP 只屬部長級層面的協議,需要獲得各成員國國會批准及政府的批准,才可以實施。
第二,中國其實亦有與TPP 的12個成員國中的多個國家,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安排,可以減少中國因為TPP 的問題所帶來的衝擊。據了解,除了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未與中國建立自貿關係外,其餘9國其實已經與中國簽訂協議,或正在商議之中。
透過亞投行拉攏周邊國家
內地應如何應對TPP帶來的挑戰?首先,應該加快建立內地的自由貿易區,特別是上海方面,主要因當地是試行TPP 原則的。第二,中國應積極推動本身有特色的雙邊自由貿易談判, 例如積極與韓國、菲律賓、俄羅斯、印度及泰國於經濟上更緊密的合作, 以減低對中國的貿易衝擊之餘,更突破美國在地理上的圍堵工程。第三, 當然是反守為攻,特別是透過亞洲開發投資銀行等機構,以拉攏其他國家與中國於貿易上的合作。除了對外方面,中國亦應加快內地經濟轉型升級,特別是推動國有及金融業的改革外,亦應推出措施去刺激內地落後的製造業。■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