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 何天仲
當前內地打車需求強勁,傳統出租車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但同時私家車數量大增,導致道路擠塞問題凸顯。在此背景下,互聯網專車應運而生,因其能夠以更低成本滿足打車需求,同時也可紓緩交通擁擠壓力。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專車平台發出內地首張互聯網專車牌照;同時,國家交通部也出台文件,允許互聯網專車合法營運。政府態度轉為正面,為互聯網專車的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高增長期,值得留意。
內地出租車行業自上世紀90年代前後開始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年底已經擁有出租車137萬輛,全年完成客運量406.1億人次,規模驚人。
儘管如此,出租車仍無法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根據人民網的數據,現時內地出租車每天訂單量為3,000萬單,僅滿足總需求六成左右,打車難已成為各大城市的通病。同時,2014年年底內地私家車保有量已達1.05億輛,若能有效利用該資源,打車難題或可迎刃而解,互聯網專車因此興起。
三足鼎立 增長前景廣闊
所謂互聯網專車,有別於傳統出租車,主要強調汽車共享、優化社會閒置資源,形式包括由第三方公司搭建平台,讓乘客與已登記的社會車輛或出租車在線上溝通,滿足出行需求。內地專車市場經過一輪整合之後,目前已形成滴滴快的、Uber及神州租車(0699)三足鼎立局面,市場預計,內地專車市場潛在規模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增長前景廣闊。
不過,依照內地客運車輛相關法規,互聯網專車的發展卻一直處於灰色地帶。由於政府態度搖擺,互聯網專車雖取得一定發展,但未能真正做大。去年12月底,上海市政府首先質疑互聯網專車模式,隨後各大城市紛紛仿效,互聯網專車發展一度陷入停滯。不過,隨着今年6月「上海出租汽車資訊服務平台」上線運營,及近日上海發放牌照,交通部出台文件允許互聯網專車合法營運,政府已轉為支持該行業的發展。
政府認可有利行業發展
雖然可以合規經營,但文件亦指出互聯網專車不能巡遊拉客,且車輛和司機均需通過相關審核,將會提高專車准入門檻。綜合來看,此次新政出台和牌照發放為互聯網專車進一步發展打開了大門。
筆者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監管措施出台,有助行業長遠健康發展。另外,互聯網專車對傳統出租車等行業難免會帶來較大衝擊,中間涉及多方利益,行業發展也會遇到一定挑戰,值得留意。■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