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客戶投資組副總裁 陳幹球
上月筆者文章說市場下跌的原因在美國的加息預期,果不其然,當美聯儲局9月會議後宣佈不加息,市場便開始反彈;而美國非農就業數字不及預期,市場更開始預期美國要到明年才可以加息。
TPP達協議 美總統發言具啟示
本月其中一重點經濟新聞是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 宣佈達成基本協議,會後美國總統的演說表示,環球貿易規則不可由中國制定。本港及內地即時有不少評論文章分析TPP可能對中國的影響,普遍預期較為悲觀;部分評論更言TPP將使中國加工產業衰退並加速資本流失。
惟從另一面去看,亦證明今日中國在環球貿易中的角色舉足輕重,話語權不斷提升,至威脅美國的主導地位。回顧過去數十年,美國經濟一方獨大,何曾出現過這樣的說辭。而且該協議具體細節內容還將商討,並須各參與國的國會投票通過,單是美國國內的政治圈和商界便有很多反對聲音,包括車廠和藥廠。
筆者認為,一國的產業競爭力除了勞工成本外,還有技術及相關配套。記得十多年前越南概念便曾熱過一次,這些年搬去越南的廠商也有,但其勞動效率,物流配套等,相比中國的產業鏈並未見有優勢。有關資本外流,大家可參考日本,該國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而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下,內地資金尋求更多的投資機會也是情理所在,讀者無需過分解讀。
鐵路基建和核能板塊可留意
環球貿易本就有WTO協定,為什麼美日和相關國家談了五年的TPP要匆匆談妥呢?原因或與中國牽頭的亞投行不無關係。歐美日發達經濟體復甦動力未見穩健,而像2000年的資訊科技新增長亮點又遲遲未有出現,中國靠出口帶動增長的日子已是明日黃花,反而亞洲的基建發展及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正是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美國再不鞏固其影響力下的經濟區域,其話語權將進一步旁落。因此筆者認為長線而言或對本港上市的航運業存在不利影響,反而「一帶一路」及擁「走出去」概念的鐵路基建和核能板塊更值得留意。■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