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喜博士 中西區區議員
今年的區議會選舉選情是歷年來最激烈的一次,從47%的投票率可以看到市民對區議會的工作及自己所屬的社區愈來愈重視。
是屆區議會選舉一大特色是冒出了很多所謂的「傘兵」組織所派出的候選人,平均年齡在26歲左右。他們以為可以如2003年區議會選舉一般,乘機博取「上位」機會,結果只有8位「傘兵」候選人可以進入區議會。從數字上看,「傘兵」的競選伎倆未必得到主流選民的受落。
與2003年比較,這些「傘兵」組織,雖然表面分散,其實很有組織力及資源,並不是烏合之眾。審視他們的助選團和文宣手法,乃至競選策略等,均顯示其背後有「高手」操盤指點,也可以說這些「傘兵」只是棋子而已。大部分「傘兵」此次並不過分宣揚「佔中」理念,甚至與之進行切割,不主打政治牌,拿出的政綱往往集中在民生事務,比如要趕走老鼠、鋪好地磚等,把自己打扮成「民生戰士」。另外,「傘兵」還以年輕作為賣點,說要趕走「老人政治」云云。他們的口號叫得漂亮,但卻缺乏地區服務經驗,未來的實際工作表現如何,實在需要「聽其言,觀其行」。
從積極意義來看,「傘兵」參選,可以作為檢視現任區議員地區工作成果的一種考驗和測試。如果現任區議員盡力、貼心服務,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反之,如果市民認為當區區議員不努力、不作為的話,就有「墮馬」危機。
社區服務是檢視區議員工作成敗的最重要標準之一。未來四年,期望志同道合的地區朋友,大家努力為社區、為香港,多走幾步、多流汗水。我們深信,這些努力不會白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