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立法會選舉在即,面對這場可能是歷來最激烈的選戰,不論建制派或反對派都正進行新一輪重組。當中既包括收縮戰線,減少參選名單,也涉及不同政黨的重組合併,以免兩敗俱傷。其中,動作最大的可說是兩個激進派政黨「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兩個政黨過去牙齒印不少,互相競爭激烈,但現在卻已結成選舉聯盟,共同合組名單參選,在選舉後這兩個政黨也很大可能合為一黨。社民連外務副主席黃浩銘日前更已揚言,「不抗拒與『人民力量』合併。」看來,兩黨由分變合已是板上釘釘。
這次兩黨合組選舉名單,明顯是一次無可奈何的選擇。「人民力量」陳偉業讓出新界西議席為黃浩銘抬轎,不是他高風亮節退位讓賢,相反他一直視議席如命,但他知道再繼續參選已經難有勝望,唯有與社民連作內部交易,他讓出議席予黃浩銘,並支持社民連主席吳文遠選九龍西,以換取社民連支持陳志全選新界東、譚得志選九龍東、劉嘉鴻選港島。這樣,兩黨勉強可以推出一個五區出選戰陣,與其他激進本土派抗衡一下。
本來,「人民力量」上屆已經五區出選,氣勢十足,現在卻要與社民連一道才勉強湊足人馬五區出選,顯示其實力確實是不斷萎縮。近年,香港的社運出現了三大趨勢:一是低谷化。在「佔中」之後反對派再難發動大規模的政治行動。二是碎片化,反對派各政黨組織不斷分裂成不同的小組織,愈分愈細。三是極端化。過去激進派政黨最多就是搞搞衝擊,但隨着激進本土派及「港獨派」的出現,他們主張的已不是衝擊,而是暴力襲擊以至暴動革命。
在這幾個大趨勢之下,反對派也要重組轉型,否則將難逃邊緣化的命運。現在的情況已很明顯,激進本土派和「港獨派」佔據了最極端的一翼,當中大多數支持者都是來自原來的激進派政黨組織。此外,一些較溫和的反對派政黨也可能調整路線,重新走向中間,以爭取廣大中間市民支持。這樣,類似「人民力量」、社民連,以至新成立的「香港眾志」之流,處境便十分尷尬。在定位上,他們既不走溫和溝通,但走激進又敵不過激進本土派、「港獨派」。政治定位不明,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下是死路一條。「香港眾志」還有一點「學民思潮」、「學聯」的剩餘光環,但「人民力量」、社民連卻不然。政治定位不清晰、缺乏政治明星、缺乏政治論述,過去譁眾取寵的一套就已經被人唾棄,還憑什麼出選?
所以,他們唯有重新合併,抱團取暖。當年「人民力量」的出現,本來就是黃毓民對社民連的反制及報復。現在黃毓民又轉去「港獨」路線,沒有了黃毓民,兩個黨其實沒有解不開的仇恨。於是在選舉利益下,兩黨決定合併參選,互補不足,勝過獨自參選一鋪清袋。當然,兩黨分分合合除了形格勢禁之外,為的始終還是選舉利益。如果9月立法會選舉不利,兩黨合併並沒有協同效應,屆時是否還繼續合併,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