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中興匯金高級研究員
繼2014年、2015年之後,A股納入MSCI指數又將迎來第三次「大考」。6月14日,A股能否成為MSCI指數的新成員,我們拭目以待。
MSCI指數屬於全球投資者組合經理中最多採用的投資標的。在北美洲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全球約有9.5萬億美元資產參考MSCI指數。據測算,當A股以5%比例納入,潛在流入資金約240億美元,亦即會有超過千億元的資金流入A股市場。
A股納入MSCI指數的意義,從短期來看,其影響或將是「脈衝」式的。但是,鑒於A股整體投資誘惑力仍不顯著,在納入MSCI的初期,資金配置的比例不會太高,對股市帶來的新增流動性依舊有限。
其次,即使A股於年內納入至MSCI之中,但中國A股市場的市場化改革之路,從短期來看,仍然艱辛。
註冊制改革,作為A股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標誌,但結合此前管理層的表態來看,註冊制改革正式落地暫告一段落成為大概率事件。其中,《證券法》遲遲未能完成修訂與完善的工作,使註冊制改革缺乏了法律基礎;而當下行情下的市場信心整體低迷,投資者信心沒有得到恢復,也使得註冊制改革不具備所需要的良好市場環境基礎。
最後,中國A股投機色彩濃厚,市場信息高度不對稱、市場違規成本持續低下、大小非套現等問題,尤為突出,亟待解決。但是,從長期來看,有兩個方面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一方面,隨着未來A股在指數中權重的增加,理論上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將會越多,有利於A股吸納境外資金進場,而這些新增的流動性資金,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存量資金博弈的局面,有利於行情的改善,同時,還有利於投資者對市場信心的提振。
另一方面,有利於A股進一步走向全球資本市場,隨着國際視野的拓寬,我國股市必須並且也一定能在回歸自身功能定位的同時,更好地接軌國際,實現穩定持久長期健康的發展目標。隨着QFII、RQFII、滬港通等資金的進入與政策的實施,全球資本進入A股步伐在加快。而在A股納入MSCI指數後,由於其是國際資本追蹤的指數,其引入的不僅僅是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少國際投資資金的問題,更將提升A股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與影響力。而這才是對A股乃至我國資本市場的長遠進步真正影響深遠的一件大事。
從總體上看,A股納入MSCI的長期戰略意義遠大於當下實際影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