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香港人長壽之謎

2016-08-10

湯禎兆

看到報道關於「印度一名人瑞兼瑜伽大師,一百一十九歲才體會到人生首次頭痛,在弟子建議下接受自出生以來第一次身體檢查,結果顯示他只是有高血壓問題,仍然非常健康。」加上香港剛被冠以平均歲數最年長的地方(男性81.24歲),把兩段新聞衍生的評論放在一起看,實在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觀察。

報道稱瑜伽大師的長壽為奇跡,但沒有深入報道在印度很多人也是差不多這麼長壽。我們常有錯覺,以為現代人都因為現代醫學而長壽了,但一看這些人瑞個案,都是少用西藥,多因循古老方法生活的。

事實上,中國也有文獻顯示,曾經有中醫師活近二百歲,而印度不少瑜伽大師也說人是應該有一百三十歲壽命。

究竟以前的人均壽命是否這麼低呢?其實不然,原來即使是十九世紀初,人的壽命並不比現在短,只是人均壽命多被嬰兒夭折率扯低。現在科學昌明,又有開刀剖腹,又有吸盤吸嬰兒出來,當然扯高了嬰兒出產的成功率,但也令嬰兒有更多後遺症。

我們有錯覺以為現代醫學救人無數,但真正救了我們的,是不斷改進的衛生環境及全方位營養配合。

有西醫分析香港為何能跑贏日本,指出我們的老火湯比日本的麵豉湯有益。這樣的知識水平當然來自他們的目中無人,日常就指指點點批評中醫的食療如何不靠譜,還想強制檢驗,催使市民盡量服用西藥,不要亂試偏方。到香港跑贏同是醫學昌明的日本,就搬出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來臉上貼金。我們的老火湯不是常被西醫說膽固醇太高嗎?不過無論如何,其實也不需要踐踏人家的日常湯料-麵豉湯與德國的酸菜、西方的乳酪一樣,同是益生菌最多的食品。堂堂大醫生竟然說日本的「國寶」沒甚益處,簡直令人汗顏。

我不敢說香港因有中醫,且環境乾淨,所以普遍老人家會較健康,但從我們的生活習慣也可知一二-那當然是指現在七八十歲的人,現在五六十歲的反而身體毛病不少。那年代的人節儉,生活簡單,就算現在富裕了,也不喜歡大吃大喝,出門多乘交通工具,走路多,不良嗜好少,因為年輕時正值香港步入黃金期,要好好打拚才能糊口。

其實健康之道不難,最重要是懂得何謂養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