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盼霖)近年本港積極推動大型基建及具前瞻性的發展策略,特首梁振英昨出席一個傑出學生頒獎禮暨座談會時提到,2030年前很多大型基建都會陸續落成,提高經濟發展;而在「一帶一路」政策下,港人亦有更廣闊的發展舞台,例如已有香港建築師替印度設計高樓大廈,故港人目光不可局限於本地,要好好把握機遇。不過,他坦言政府的施政,有時受制於少數議員拉布,以致公眾支持的政策未能落實,故呼籲社會要齊心,迎難而上,才是香港的出路。
梁振英昨出席「新界區傑出學生選舉2016頒獎典禮」暨「『2030香港我作主』傑出學生真情對話」活動,其間他先就「2030香港我作主」為題作短講。他指2030年時,現在的年輕人將會當家作主,香港在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有很多需要和機遇,在討論香港的發展時,目光不可局限於本地,也不能只顧自己,因為香港不是孤島,需要考慮內地和全球的環境,以深圳為例,若深圳保持現時的經濟增長速度,將來人均產值可能超越香港,港人不能自滿於每年2%至3%的經濟增長。
各界須減爭拗支持基建落成
他又提到,香港目前正在發展的工程如「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這條隧道是本港第四條海底隧道,建成通車後,車程將會比現時快約20分鐘,而車費更低,來往赤鱲角機場和深圳機場更省時。其他的大型基建還有機場第三條跑道、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等亦將於2030年前落成或通車,屆時香港交通將會較現時發達,也會有更多機遇,但需要各界盡量減少針對工程的無謂爭拗,令工程如期完成。梁振英指政府將會就「2030+」(2030年後)的發展作出諮詢,政府稍後會推出諮詢文件。
港專才乘「一帶一路」發揮大
至於國家推動的「一帶一路」國策,梁振英指香港社會對政策有誤解,以為是推動港人向內地發展,但其實「一帶一路」是國家對外發展的倡議,香港是一個開放城市,「走出去」對香港有利,例如「一帶一路」國家之一的印度,是香港第五大的貿易夥伴,當地有大型寫字樓正是由香港建築師所設計,可見香港專才在此國策下會有很大發揮機會。
除了印度有港人發揮的機會,梁振英又指英國倫敦正建設一條鐵路,屬目前歐洲最大的工程,預計明年通車,而港鐵成功取得該鐵路的管理權,可見港人的實力已獲西方先進國家認可,「香港青年應對自己有信心」,而未來政府更可考慮發展鐵路學院和航空學院,配合國家「一帶一路」中鐵路技術輸出的政策。致於2030年的香港,梁振英相信「隨着國家的國際地位提升,香港青年將有更大舞台發展。」
卡羅琳麻省理工看準港優勢
在「真情對話」環節,同學踴躍提問,梁振英亦一一作答。有同學問到香港如何能爭取與外國合作的機會,梁振英指香港與外國有不同的合作關係,亦不斷尋找新夥伴,除了「走出去」外,亦有「引進來」的項目,如卡羅琳醫學院復修醫學中心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Innovation Node,均是海外機構因香港的優勢而選址香港發展,「如麻省理工是因為香港與深圳近,有利以低成本製作大量創科『原型』。港人亦應增進自己的英語能力,和保持社會法治,以與外國合作。」
少數議員拉布可拖死新政策
有同學關心現時行政與立法的合作問題,梁振英表示,過去政府所提的議案大多獲立法會通過,可見政府的施政並非受制於立法會,但少數未能通過的議案,其實是受制於少數議員的拉布,如醫委會改革,有關議案於15年前已有人提出,但只要有一人拉布,卻足以令議會內外多數人支持的議案被拖死,最終不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