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新社及新華社報道,2016年第四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當地時間6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共同主持會議。周小川在會議上表示,近期中國資本外流壓力有所緩解,考慮到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常賬戶持續保持順差,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將向着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據悉,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以及稅收、受益所有權和反洗錢議題,並聽取了2017年G20主席國德國對明年G20財金渠道議程的介紹。會議認為,全球經濟復甦依然緩慢且不均衡,不確定性和風險有所上升。會議強調將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切實落實G20杭州峰會各項共識,包括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促進增長,堅定不移推進結構性改革,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以實現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
就業表現良好 消費穩中有升
周小川表示,中國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他說,隨着全球經濟復甦逐步正常化,中國也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周小川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物價基本維持穩定,就業市場表現良好,消費繼續穩中有升。近期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出現回升跡象,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在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湧現,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他同時指出,近期中國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他表示,去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為維護金融穩定,當時階段性地出現了更多依賴銀行信貸融資的情況,但市場恢復穩定後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隨着全球經濟復甦逐步正常化,中國也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理順價格關係 減少行政干預
樓繼偉介紹了當前中國經濟「去槓桿」和結構性改革的情況。中國「去槓桿」周期與發達國家不同步。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普遍啟動了「去槓桿」進程,中國通過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為應對危機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產生了債務率上升以及產能過剩問題。當前,中國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一是理順價格關係。重點是減少對市場價格形成的行政干預,着力完善基於市場供求的價格形成機制。二是推進城鄉要素流動。整合碎片化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義務教育資源可攜帶,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擴大有效需求。三是推進簡政放權,鼓勵創業創新,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