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世說論語:重讀《論語》養性 踐行箴言修身

2016-10-12
■謝志偉(右)與主持陳復生(左)暢談。作者供圖■謝志偉(右)與主持陳復生(左)暢談。作者供圖

本集為「世說論語」專欄首次刊登,訪問了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澳門大學前校董會主席謝志偉博士,與他探討《論語》的思想。

問:《論語》對你為人處事有什麼啟發?

謝:澳門大學的校訓「仁義禮知信」正是儒家的五常之道,是傳統中國文化中處世為人的道德標準和倫理典章。根據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仁」就是博愛,包括愛人和自愛;「義」 就是公正、合宜,是社會行為的規範;「禮」 是尊重別人和自重,是仁愛、公義內涵的外在表達;「知」(智)就是尊重知識, 崇尚真理,明辨是非;「信」就是言行一致,忠於職責,勇於承擔。

所以如果你問我《論語》,或者儒家的思想對我處世為人有什麼啟發,我可以毫不含糊地說,仁、義、禮、知、信的儒家詮釋,確實是我這個一生從事教育的人最崇高和最貼身的人生感召。

問:可以跟我們分享幾句《論語》的經典名句嗎?

謝:我常常覺得,我們中國人與猶太人有一點歷史優勢是很相似的。猶太人的悠久歷史為這民族留下許多寶貴的行事法則、社會規條、智慧箴言和優美詩歌。我們中國也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歷史為我們留下來的至理名言真是多不勝數。在我床邊常放着幾本書,其中就有《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我每逢翻看,都驚訝其中的警世箴言是何等豐富。例如《論語》第一篇記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又例如第二篇記載,「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精警的教訓歷久常新,可以天天使用。

「復興新生系列.世說論語」專欄節錄自同名電視特輯,特輯由超藝理想文化學會製作、中外友協和平發展基金會創會會長陳復生監製及主持。本欄旨在通過學者、名人的訪談,暢說《論語》對他們為人處世的啟發。讀者可在其facebook專頁瀏覽短片。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