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論語點滴:行仁由己 道德自主

2016-10-12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語譯:「實踐仁德,依憑的是自己(註),又怎能依憑他人呢?」

「由」字通「油」 從他處挹來

「由」這個字,在甲骨文是「油」的本字;上面是一滴「油」,下面是盛器,字意為「油注入盛器中」。上古,一般液態食用品是油和酒(包括醋,醋字從酉,也經發酵而成,故屬酒類),但酒從發酵到釀製,均盛載在酒埕中,無須由他處挹注而來,故古人不會把二字混淆。

由於油須從他處挹注而來,故這字有「由來」之意;《爾雅.釋詁》:「由,自也」,故這字能衍生出:緣由、因由等詞語。另外,也引伸了經由、依憑等意思,這類詞例有:言不由衷、居仁由義。

《論語》中,「由」字共出現過35次,其中26次皆指子路。子路,是孔子早期的學生,姓仲名由,子路是字,「由」與「路」皆含「通往」之意。觀子路一生,由率直、粗鄙到成熟,忠誠殉國;真是人如其名,一切作為緣由本心、在正路上直奔無悔,活現出「由仁義行」。

亦解作「依據」

其餘9次,除可解釋為從、自之意外,也可解作依憑、依據之意。如:「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先王之道之所以為美,是因為無論事情大小,皆依據「禮」而行。) 又如孔子論知人之法,他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要了解一個人,先要看看他所做的是什麼事,其次是觀察他做那些事情的原因,最後要細察他「心之所安」在何處。)很多人表面做的是「善事」,但「因由」卻是沽名釣譽,或是為了自身更大的利益。這些,都是孔子加以鄙視的。

儒學以為「為仁由己」,基督教以為「為善靠上帝」,兩者的理論有鴻溝差距。使徒保羅有如是經歷:「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他的經歷很真實,引起許多人共鳴,人想擇善卻身不由己,那種自疚之苦,真難以形容。然而,他提出的解決之道是否可行,則有商榷餘地;他以為靠「上帝之助」就能戰勝這「取死的肉身」。不過,以筆者的觀察,在重大的道德抉擇上,靠此道選擇行善的人極其少數。究其原因,其實那是一弔詭:因為,在「依靠上帝」之先,人必須先靠己力去「戰勝自己來依靠上帝」;如果「依靠上帝的力量」也從上帝而來,那就不應有失敗的個案了。但正如保羅所說,「肉身」是軟弱的、靠不住的,這包括了基督徒。

為仁由己 踐仁不易

事實擺在眼前,「行仁」終須「由己」;至少,「由己」是行善的必要條件。當然,「為仁由己」並不表示「踐仁容易」。惟以下一則小故事希望給讀者帶來啟發:

多年前,筆者唸教育文憑,有一位同學寫自己成長的經歷。她兩歲時,由於吃飯常打破瓦碗,於是,母親給了她一個「椰殼碗」,並責罵她:「人吃飯,你吃飯,打爛碗,浪費米飯!」她謂每逢捧着那個「椰殼碗」,感覺就是捧着「羞恥」。因此,她立志「行善」,「為仁由己」,她沒有依靠任何人,只細心觀察別人端碗的方法。結果,她很快就收復了失地,更令自己的自信大增,把危機化為轉機,給自己下一個人生階段帶來了正面的機運。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註:傳統也有解作「踐仁從自己開始」,兩解皆通。■松睿

退休教師,閒時不休,讀書、代課、練口語,期望自己仍有餘力幫助學生進入大學。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