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科技暢想:「互聯網+」惠漁農業

2016-10-12

「互聯網+」在2015年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先提出,是指將可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透過「互聯網+」,可以為傳統的農業和漁業帶來新的改變。

種植銷售皆幫到手

在農業方面,現時有很多農田都安裝了感應器,令農民可以在短時間內偵察天氣的轉變、蟲患、泥土的酸鹼度、濕度的變化等等,更可以利用像蜜蜂般大小的飛行器,進行大範圍的檢測,並收集數據,農民可以根據數據而決定是否需要施肥料、灌溉等。

另外還有收割機械人和播種機械人協助減輕農民的工作量。透過「互聯網+」的技術,收成率比傳統農業都提高了不少。

「互聯網+」不但可以應用在種植過程中,更有助農民銷售農作物。內地已經發展了農業電子商務,利用互聯網、電腦、多媒體等,為農民提供在網上銷售渠道。農業電子商務是一個涉及到社會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包括政府、企業、消費者、農民以及認證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監管機構等,通過網絡組織在一起。

收集水數據助捕獲

同樣地,漁業也正受惠於「互聯網+」帶來的好處。現時,在內地有些應用程式,可以收集不同水域的水溫、水流速度及魚的數量,再利用大數據分析出較容易捕獲的位置。

此外,釣魚愛好者也可以利用智能魚竿增加釣魚的成功率。智能魚竿安裝了防水的攝錄器,讓釣魚者可以監視水底的情況,並馬上知道是否有魚上釣。

中國休閒垂釣協會發佈了一個關於釣魚的手機應用程式,目前全國的用戶已接近七千萬,囊括近萬家釣場、一萬多家釣具企業,以及五千多家從事休閒垂釣旅遊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垂釣數據平台。

「互聯網+」對於開發農村和漁村的資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助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智能漁農業」正是一個大趨勢。■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 洪文正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人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