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道南先驅游定夫

2016-11-26

■ 張桂輝

游定夫(1053-1123) ,名酢,字定夫,號廣平、廌山,福建建陽長坪人,中國宋代卓越的理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我「初識」游定夫,是從成語「程門立雪」開始的。

程門立雪,盡人皆知。關於這個典故的最早史料有二。一是《二程語錄.侯子雅言》:「游、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一是《宋史》中的《楊時傳》:楊時和游酢「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侯子雅言》作者侯仲良,是程頤的內弟(小舅子),對誰是尊師重道立雪程門的第一人,應該更了解、更清楚。所以,他把游酢放在了楊時前面。

長期以來,關於程門立雪第一人的說法,不盡一致。在我看來,誰一誰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游、楊二人重道尊師、虔誠求學的精神。熙寧五年(1072),剛滿20歲的游酢,從福建赴京師(開封)預考,慕名拜見程頤。了解游酢後,程讚曰:「其資可以適道」。同年八月,程頤之兄程顥任扶溝縣(今屬河南)知縣。經程頤舉薦,游酢到扶溝任管理全縣教育工作的縣學教授。他一邊做好本職工作,一邊向程顥虛心學習。前後三年,學識大有長進。元豐四年(1081),楊時、游酢相見。在游酢的引薦下,一起到穎昌(許昌)向程顥求教......二人南歸時,程顥目送他們,並深有感觸地說:「吾道南矣!」1093年,程顥去世8年後,游酢又偕同楊時前往洛陽拜見程頤。這才演繹了這個世代流傳的故事。可見,游酢是程門立雪第一人。

我與游定夫頗為「有緣」。1965年,12歲的我,跟隨父母從莆田沿海移民閩北山區建陽縣(現為南平市建陽區)黃坑公社。黃坑距建陽城80公里,山路彎彎,獨一無二,每次往返,都得經過長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建陽宣傳部工作期間,曾經特意前往游酢出生地--長坪廌山踏訪。那時的游酢故居,只剩下幾堵殘垣斷壁,上面長有現今難得一見的薛荔(涼粉果)。若非有人介紹,不會相信千古留名的游定夫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只有牆邊依然豎茠漕漁琤蛗雓C馬樁,彷彿在告訴人們,歷史上這裡曾經有過的不凡......後來,我改行從事其他工作,不曾對游酢做更多的了解。金秋十月的一天上午九點整,我與妻子在游氏後裔游小芬女士的陪同下,乘坐老同學黃龍敏的私家車,從南平市區出發,前往位於南平近郊約30公里的南山鎮鳳池村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游定夫紀念館尋訪。途中,游女士盡其所知,為我熱情「補課」。這天,適逢2016年南平市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活動在延平區南山鎮拉開帷幕,為我們講解的朱紅梅女士告訴我,稍後有二百餘名幹部、師生,也將來這裡參觀。我隨即問道,紀念館離城裡挺遠的,平時是否有人前來觀瞻?答曰:有,一年四季都有。既有嶺南塞北的,也有海峽彼岸的。據朱紅梅介紹,全國各地原有多個游定夫祠。可惜,因為戰亂、文革等原因,殘的殘,毀的毀。這座結構精美、風格獨特、保存完好的紀念館,原為「御史定夫游公祠」,係游酢九世孫游以仁、以義兄弟於元丙辰年(1316)創建,後經明弘治、嘉靖、清道光等數次修建,才成現在的規模。由祠堂大殿、祠後花園、祠前「廣平廣場」組成,佔地3,385平米。紀念館大門兩側牆上綴有「立雪程門」四個大字;由清一色花崗岩石板鋪就的廣場中央,聳立荋憍w夫塑像供人們觀瞻。

具有閩北地方特色的游定夫祠,呈單層八字牆式,前後堂皆為單簷穿斗式、抬樑懸山式磚木結構古建築,風格古樸,坐北朝南。其左為獅子山,氣勢宏偉;右為象鼻山,形態柔和。紀念館平面呈「金」字形--半月形後山,如金字頭上的「人」;三進堂,則像金字的三橫;把各堂的門打開,直通正堂的鵝卵石步道儼然一豎;館內兩口荷花池,恰如金字的兩點。據說,這種「金」字結構,設計構思十分精妙。因此,先後被列入《福建名祠》、《八閩祠堂大全》、《中國名勝祠典》、《中國建築美術圖案》等。

除了建築藝術,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紀念館中的對聯與牌匾。不論立雪堂,還是道南堂,抑或廣平堂,每堂都有若干牌匾、對聯。匾額有清乾隆三年,學政周學建敬立的「理學元宗」;清乾隆三十年,學政王傑敬立的「西洛淵源」;明代巡按御史楊四知敬題的「道南儒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舉人、福建建陽知縣關孫謀敬立的「載道而南」,以及「道南正脈」「閩學鼻祖」「理學先驅」等。立雪堂前一對石柱上,刻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成武將軍題寫的對聯:「八閩理學和風起,兩岸文章甘露來。」道南堂還有一塊日本東京大學水口拓壽敬獻的「夢見周公 醒拜定夫」牌匾,寓意游定夫對儒學的貢獻可與周公媲美。朱熹是游酢的三傳弟子,對游酢極為崇拜。深受游酢理學思想之影響的朱熹,在他的《四書集注》中,引用了許多游酢語錄,並撰有一聯:「道南首豸山,學共龜山同立雪;理窟從洛水,本歸濂水引導源。」(《朱子文集》P344)朱熹整理的《程氏遺書》、《伊洛淵源》等,都採用了游酢整理的史料。明代學者蘇章的詩句:「若非載道來伊洛,安得傳心到考亭」,公正評價了游酢開閩學之先河的歷史功績。在毗鄰紀念館的「游定夫書院」大門兩側,「載道南來」白底黑字,分外醒目。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游酢帶楊時前去拜師,就沒有「程門立雪」的典故,也就沒有「吾道南矣」的感歎。從這個角度講,游酢載道南歸是名副其實、受之無愧的。正因此,位於福州烏山的「九賢祠」,奉祀蚨眱媥史上九位著名學者,游酢排在「九賢」之首。游定夫自幼聰慧過人。縱觀其一生,可謂勤勉從政,為官清廉;著書立說,成就卓著。數百年來,「程門立雪」的精神,以及游酢開創的理學思想,影響極其深遠。清代學者、桐城派後期名家之一的方宗誠(1818-1888)認為:「如果沒有游酢的既勤敷菑,就不可能有朱熹的芟柞耕獲。」

一次參觀,幾番思索,我對游定夫有了新感悟、新印象、新認識:游酢是道南文化的創始人,中國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源頭活水;朱子學的創立,游酢功不可沒。對游定夫而言,較之「程門立雪」,更為重要、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是--載道南來。換句話說,游定夫是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道南先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