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加強語文能力勝於通識教育

2017-02-11

丁煌 執業大律師 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

中醫將人體分為5個系統,以「心系統」為重。教育作為一國家或地區的「心系統」,對政治、社會、經濟、科技以及文化承傳等各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認為,教育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素。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日前與教協成員會面後表示,若當選特首將全面檢視教育政策。

近日,城巿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博士亦撰文認為,香港通識科應轉為選修科。基於以下原因,本人認為梁博士的觀點值得支持。

首先,教育應服務社會。越來越多香港僱主認為,香港大學生能力與水平,不但遜於新加坡,更有低於內地之嫌。2009年,香港中學推行通識教育,並列為核心科目,為升讀大學必修科。教育局有意加強通才教育,擴闊學生基礎知識。但此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舉。另外,僱主投訴最多的是學生的語文水平越來越低。提升語文能力,增加視野,加強閱讀,可一箭雙雕,提升教育質素。

其次,師資是教學前提。要增加學生知識面,需真正搞好知識性科目教與學,包括地理、科學或經濟等,才能事半功倍。另起爐灶,意圖利用通識一科,將多種範疇的知識來個「大雜燴」,結果差強人意。試問,學校是否擁有足夠的通識科教師?答案顯而易見。沒有!反而像梁博士所說的,「容許龐大的空間讓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通識科老師向學生們灌輸偏頗的思想」,帶來更大更多的問題。

再者,學習旨在提升能力。通識教育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為目標。思辨能力應建基於廣泛的知識之上,倘略知皮毛便大做文章,只能是「無病呻吟」,難有作為。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指出,閱讀的重點在於將所讀內容融會貫通,消化成為屬於自己的精神食糧。加強語文教學,培養廣泛閱讀的氣氛,是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另外,不少科目亦可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不必依靠不倫不類的通識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