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國彬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踏入6月中,市場情況由早前關注連串地緣政治事件,以及一眾地方選舉的結果,到剛過去的一周,集中焦點在各國央行的議息活動,尤其美聯儲的加息決定。
美聯儲可沒有令大家失望,除了有加息的進一步落實,更有縮表的預告,時間表和路線圖逐漸清楚。大家不用再像以往那般,一味靠估,在短期新近公佈的數據中打轉,一時說東,一時說西,這個那個數據勝於或遜於預期,以此作為加息機會升降。
實情是,聯儲局根本不是如此這般作決策的,剛好相反,對於這些短期數據,只要不太離譜,與中長期趨勢沒有嚴重偏離。局方其實傾向維持原判,依照原有的方案,在已經完成的期望管理中,執行與市場早已達成的共識。目前是年內加息三次,沒有理由隨便說說就當沒事發生一樣。
美聯儲重點要建立期望管理
正因如此,筆者不只一次強調,由金融海嘯至今,真正重點是怎樣建立期望管理。這一點可是伯南克尚未就任聯儲局主席一職,便已於早年跟當時的幕僚擬定了,萬一進入零息時代,貨幣政策還有什麼可做,而當中,期望管理佔了重要位置。
好了,歷史不說了,如今已經在耶倫的任內,繼續加息,一般人若以為短期數據可以左右大局,便太不明白。局方真正關注的是,究竟怎樣才可不太影響市場情緒,特別是資產價格的波動率,而又可以全身而退,由市場退市,即如今說的縮表,縮小資產負債表是也。
對此,即使如今有一定方案拋了出來,投資者尚未感受到真正的力度,只有真的開展了,才是考驗所在。但,無論如何,央行不可能永遠給市場牽着鼻子走。總有一天,不但不能再寬鬆,甚至要真的抽走資金,這樣一來,總有一些人會在市場上拋售,在局方進行之前,先行止損,局方先走一步,他們可得要先走兩步,才可倖免於難。
央行不可能永被市場牽着走
而這種心態,總好過無窮後退的推理,自然是逐漸傳導至現在,讓資產價格逐步反映。故此,不要說真正效果不來,怕只怕來得太快,大家急不及待。可不是嗎?2013年中,伯南克預告可能考慮退市,突如其來,全球金融市場大跌,債市股市同哭一聲!
當然,經過上周,投資者這一星期,又有別的東西可以憧憬。除了繼續留意美聯儲官員有否什麼特別言論,以給了啟示。對於港股股民而言,當然是看A股入MSCI一事的可能性。
平常心看A股能否入MSCI
顯然,內地股市自有韻律,沒有太大的受到美國股市影響。值得留意的是,從7月1日起,保守和謹慎型投資者將不允許炒股,A股不斷去散戶化和規範化的大趨勢,有目共睹,而本周焦點的A股是否納入MSCI。誠然,今次成事的機會比以往高,但不可以說沒有阻力,如果真的順利,短期內,象徵意義要比實際影響大。而即使不成事,以近來大家的定調,一切以平常心處之,既然沒有太大期望,自然沒有太大失望,長遠反而更好。■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