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張曉明總結「一國兩制」成就的五點啟示

2017-06-20

盧文端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如何評價和看待香港回歸2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與出現的種種矛盾及挑戰,是香港社會和外界都非常關注的問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媒體訪問時,對此提供了五方面的權威信息和重要啟示:第一,香港回歸以來確實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但只是支流,「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取得巨大成功才是主流,應理直氣壯肯定成就;第二,「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顯示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駕馭香港各種複雜局勢的魄力,顯示出「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第三,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和爭論,都不能抹殺香港社會各界包括特區政府的巨大努力和重要貢獻;第四,如果不是泛政治化這類干擾,香港本來可以發展得更快、更好;第五,抓住國家發展戰略機遇,香港的未來充滿希望。

「一國兩制」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存的經驗借鑒。「一國兩制」的實踐過程本來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出現一些矛盾和衝突甚至經歷一點曲折,在所難免。我們既要正視問題和矛盾,更要看到「一國兩制」實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六方面論述「一國兩制」成功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4月會見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指出:「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憲法和基本法規定的特別行政區制度有效運行,香港保持繁榮穩定,國際社會給予高度評價。」這是中央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情況作出的高度評價。張曉明具體從六個方面論述了「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是香港順利納入國家的治理體系之中;二是香港持續繁榮穩定;三是香港同胞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四是香港的制度特色和意識形態延續不變;五是與祖國內地在各領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互利共贏的趨勢更加明顯;六是國際性大都市的魅力不減當年,對外交往更加活躍。

相對於這些重大成就,香港回歸以來出現的種種問題只是支流,切不可因為支流問題而不敢承認甚至否定「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功。

事實上,「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是必然的,關鍵在於能否妥善應對解決。

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中央是掌舵人。張曉明特別強調,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針對香港形勢發展變化的新情況,審時度勢,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指導「一國兩制」實踐,穩妥應對香港出現的各種複雜局勢,領導對港工作取得許多新突破、新進展、新成就。這是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面對種種難關卻能處之泰然、平穩推進的最重要保證。

香港回歸以來出現很多的問題和挑戰,最終都能得到妥善解決,這本身已經恰恰顯示出「一國兩制」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

若非泛政治化干擾 香港可發展更快更好

必須看到的是,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與香港社會各界包括特區政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是分不開的。正如張曉明所說,儘管這些年香港經歷了許多的風險和挑戰,但是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堅定支持下,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總是能迎難而上。因此,無論香港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存在什麼樣的爭論,都不能抹殺回歸20年來,香港社會各界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必須指出的是,回歸20年的香港本來可以發展得更快更好,但卻受到了泛政治化的干擾。對此,張曉明直言不諱地指出,泛政治化的傾向,不僅反映在行政立法關係方面,也表現在街頭運動上,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是導致了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這樣的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立法一再拖延,也使得特區政府很難把主要精力投放在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上,拖累了香港的發展。如何排除泛政治化的干擾,是香港今後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對於近幾年香港極少數人打出「港獨」旗號,公然宣揚「港獨」主張,張曉明義正詞嚴地再次重申了中央的原則立場:這些行徑嚴重衝擊了「一國兩制」的原則底線,嚴重違反香港基本法和香港本地有關法律,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對於「港獨」的態度必須是零容忍。

抓住三大戰略機遇 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的發展雖然面對不少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但機遇遠遠多過困難。張曉明特別指出了香港面臨的三大戰略機遇:一是「一帶一路」建設;二是人民幣國際化;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和建設。這三大機遇對香港來說都是重大利好,蘊藏着巨大的商機。在中國經濟強勁發展的快車上,國家已為香港預留了座位,關鍵就看香港能不能有效對接。

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香港社會各界期待和諧發展,開創美好未來。相信香港社會各界能夠在新一屆的特區政府帶領下,善用香港所長,服務國家之需,在參與和助力國家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