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養生坊 > 正文

養生宜按時節辨體質 制定個體化食療方案

2017-06-25

中醫食療是防病養生的重要內容,只要花點心思,配合時令特點和考慮體質因素,選取食材時參照其性味和功效,就能利用日常飲食調養,達到健康的目的。所謂食療,是養生防病方法之一,即根據時令的不同,以及病人體質和所患疾病的差異,指導相應的飲食措施,因人而異;透過湯水、藥膳、粥品、茶療、湯水、糕點等,有針對性地進行調養,從而可以增強體質,並促進復元。

■文:藍永豪博士(香港中醫學會教務長) 圖︰藍永豪博士、遊木、網上圖片

所謂「民以食為天」,我們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只要細心觀察一下,就能發現餐桌上隨處可見常用於調味香料、湯水藥膳、涼茶甜品的藥食兩用材料,例如調味香料類藥材包括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肉豆蔻、肉桂、花椒、砂仁、益智仁、高良薑、黑胡椒、薄荷及薤白等;適用於湯水藥膳類的有山藥、山楂、玉竹、甘草、白扁豆、白芷、龍眼肉、杏仁、芡實、赤小豆、阿膠、麥芽、大棗、生薑、枸杞子、茯苓、木瓜、佛手、香櫞、桃仁、桑椹、橘紅、桔梗、萊菔子、蓮子、淡豆豉、黃精、紫蘇、葛根、酸棗仁、橘皮、薏苡仁及覆盆子等;用於製作涼茶甜品則包括馬齒莧、烏梅、火麻仁、白果、白扁豆花、決明子、百合、余甘子、昆布、羅漢果、金銀花、青果、魚腥草、梔子、胖大海、桑葉、荷葉、淡竹葉、菊花、黑芝麻、蒲公英、鮮白茅根、鮮蘆根、廣藿香等。

因時制定食療

人體的五臟,對應五行,於時令而言,各有相應,即肝應春,心應夏,脾應長夏,肺應秋,腎應冬。四時變化不同,飲食內容也大有不同,故此養生之道,在於飲食的宜忌應與時令相協調。

春夏飲食宜養陽

論到春夏季飲食的總原則,《內經》主張「春夏養陽」,養護好陽氣至關重要。說到養陽氣的方法,飲食上可以多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薑、雞肉、牛肉、羊肉等。

春季,是由寒轉溫,生機蓬勃的季節,宜選能順應肝氣升發的食材,色選青綠的蔬果,味宜增辛甘而減酸,因此辛散食物如豆芽、竹筍、生薑、大蒜、韭菜、香椿、薺菜,並甘味食物如糯米、大米、紅棗、山藥均可選用;利用玫瑰花和陳皮泡水代茶飲,可以疏肝理氣,行氣活血。

夏季暑熱而多濕,飲食當以消暑清熱利濕為主,故當避免過度進食辣椒、花椒、荔枝、牛肉、羊肉等熱性食物之餘,也要避免過度進食生冷苦寒而傷及脾胃,總要以「減苦增辛」為原則,在悶熱潮濕的日子促進脾胃健旺;食欲不振屬脾虛者,宜健脾化濕,和中止瀉,可選炒扁豆、山藥配合粳米共煮成粥;身熱、尿少屬下焦有熱者可以飲用竹蔗茅根水以清熱消暑利尿;偶爾進食常溫的綠豆沙,能清暑解毒,適用於實熱體質人士因為飲食煎炸而引起痤瘡、便秘、口氣等症狀。

秋冬飲食宜養陰

論到秋冬季飲食的總原則,《內經》主張「秋冬養陰」,養陰相當於順應人體的儲備。談到養陰的方法,飲食上可以按照體虛的狀態,食用一些具補益性的食物,如陰虛體質可酌情選用杞子、麥冬、紅棗、石斛等。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飲食上宜順應陽氣的收斂,以「減辛增酸」為原則,防燥邪傷肺,少食或不吃麻辣火鍋,多食具滋潤特性的水果如蘋果、梨、石榴、柚子、葡萄及鮮山楂,並選食涼潤滋陰的食物如蓮藕、銀耳、雪梨、百合、山藥、蜂蜜、水鴨等食物。秋季燥邪當令,容易引起咽喉乾燥,誘發咳嗽,一般而言,貝母杏仁蒸梨,對初秋溫燥引起的咳嗽有所幫助;生薑和紫蘇葉泡茶,適用於深秋涼燥引起的咳嗽。

冬季氣候寒冷,寒邪當令,最容易傷及陽氣而引發宿疾。中醫提倡「陽氣閉藏,飲食宜以「溫、熱、熟、軟」為原則,適當「增苦減鹹」,可適量進食具溫補屬性的肉類如雞肉、牛肉、羊肉;調料則有茴香、薑黃、胡椒、b;蔬果則可選食韭菜、龍眼等。選食色黑補腎食物如黑芝麻、黑豆和核桃。假如體虛,也要分清氣、血、陰、陽的不足,針對性地進行益氣、補血、滋陰、助陽,必要時陰陽並補、氣血同調。冬天若畏寒怕冷,腰痠腿軟,夜尿頻多,屬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者,宜選溫陽補腎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作為藥膳進行調補;至於肺腎陰虛者,宜選滋陰補肺腎的冬蟲夏草燉老鴨。

因人制定食療

食療除了因四時有別而有所不同,還需要根據病人的體質不同來進行相應的飲食護理:

陽虛質常表現為怕冷、精神差、性功能減退、腹冷痛瀉等,飲食宜選韭菜炒蝦仁、當歸生薑羊肉湯、黨參燉老雞等﹔陰虛質常表現為手足心熱、口乾舌燥、皮膚乾燥、性情急躁等,飲食宜冰糖燉百合、百合粥、麥冬粳米粥、麥冬地黃粥等。

痰濕質常表現為體形肥胖、疲倦乏力、口中甜膩、咽喉多痰等,飲食宜化濕健脾、活血利濕的食物,如生薑、山藥、炒扁豆、海帶、黃瓜、絲瓜等;氣鬱質常表現為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情緒憂鬱、敏感多疑等,飲食宜選具行氣解鬱作用的食物,如小麥、百合、佛手、檸檬、玫瑰花、綠茶等。

濕熱質常表現為反覆長痤瘡、情緒急躁、皮膚濕癢、口臭、大便黏等,飲食宜少食辛燥,常食利濕清熱食物,如利濕的赤小豆、冬瓜、茯苓、薏苡仁等,清熱的苦瓜、絲瓜、綠豆等;血瘀質病人症狀為面部色斑、頭髮易脫落、女性月經失調等,飲食調理要食用活血、化瘀、行氣的食物,如玫瑰花、當歸、薄荷、生麥芽等。

如病人體質虛弱而無外感者,宜健脾和胃,強化後天之本,可用山藥杞子紅棗粥,即紅棗、山藥、枸杞子與白米共熬成粥,早上食用。至於經常體虛自汗、反覆感冒者,宜補脾益肺、固表止汗、扶正固本,適合防風黃粥,即防風、黃、白朮煎煮取汁,再與白米、大棗適量熬爛成粥。

食療養生的基本宜忌

因此,大家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食不過飽,不偏食,不暴飲暴食」,以免損傷脾胃功能;所謂「早餐要吃飽,中餐要吃好,晚餐可吃少」,每餐進食時間要有規律,每餐進食量分配合理。

所謂「病從口入」,飲食要衛生,選購新鮮食品,食用前確保洗淨煮熟,發現污染變質就不可再食用。飲食宜營養豐富,品種多樣化,調配要適當,若能根據人體的體質去選取相應的飲食,則能發揮食療養生的最大作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