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岳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常務副主席及註冊專業測量師(產業測量)
政府《香港2030+》諮詢文件指出,推算2046年樓齡為70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單位將達32.6萬個,差不多相當於2015年同齡單位數量的300倍!應對大量樓宇迅速老化,該文件建議應繼續推進重建、復修、活化及保育措施及需加強市區更新的力度及政策,以活化殘舊的城市結構。文件指出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似乎並無交代如何落實具體工作及怎樣加强力度及有關政策。
舊樓業權分散併購不易
大家都知道開發新增可供發展土地的困難和成本,按目前的城市規劃,較多市民還是傾向靠近市區工作及生活,假如能夠加快舊區重建更生,讓土地資源可以循環再用,這是有利於本港整體發展和市容改善的。但知易行難,本港舊區老化問題日益嚴峻,舊樓業權分散併購不容易,而相當部分舊樓發展潛力已用盡,重建不符成本效益,種種原因令到市區舊樓的清拆重建,遠遠落後於整體市區舊樓老化的速度。
近年法庭對土地批租條款的詮釋,也對一些舊區的重建更生帶來重大的影響。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根據終審法院2013年對地契中的One House 「一所房屋」的釋義,之後土瓜灣和九龍城一帶不少五、六十年代批出的唐樓只能原址重建樓高三至四層的樓宇,兩區重建近年幾乎陷入停頓。筆者理解,如要解除上述One House 的限制,業主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修改用地限制條款,並為重建至較大樓面面積向政府補地價。
市區重建局吃力不討好
肩負着市區重建這個繁重任務的市區重建局,面對種種困難及為了打破僵局,近年銳意推動官商民合作,提供市區重建的中介服務,甚至介入一些地產商或策略性投資者持有關鍵比例的項目,但這個角色往往被誤解為官商勾結。正如韋氏向傳媒所述,市建局近年以「促進者」角色推出中介服務,有某個案投資者的業權比例超出兩成,於是其他業主難以透過申請「強拍」重建樓宇。但外界卻有聲音指市建局參與便是「官商勾結」,協助關鍵性投資者做地產代理。
不少國家均採官商民合作
他說,目前仍未想到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現時不少國家均以官商民合作方式解決重建問題,故希望作深入研究,以優化出處理辦法。市建局早前決定暫停「需求主導」重建計劃,直至2019年油麻地旺角地區規劃研究完成,除非有大廈被鑑定存在結構安全問題。
面對日益嚴重的市區老化及其附帶衍生的種種問題,筆者期待着政府給予更強大的政策支援及資源予市建局,好讓其有更大力量和資源,以更佳的效率去進行市區更新的工作。■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