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A股成功「入摩」 長遠意義重大

2017-06-23

涂國彬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經過努力,在三次失敗之後,A股終於在第四次衝擊MSCI中獲得了認可,拿到了國際舞台的入場券。

雖然這幾年A股經歷了股災,投資者信心至今未能完全恢復,且相比發達市場還很年輕,但不可否認監管層還是下了功夫的,希望可以為整個資本市場打造一個較好的環境,逐步向國際市場靠攏。可能有些嘗試效果並不理想,但還是需要積極肯定的,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有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事實上,納入MSCI是推動內地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同時也有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相信這只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里程碑,但從一個更長遠的角度看,只是一個開始。除了政策制度,投資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不同於西方發達市場,A股有自身的特色,即散戶佔比特別大,以至於市場炒作的風格獨具特色,讓不少西方投資者看不懂。但近期監管層不斷推進去散戶化,首先推出的,就是從7月1日起,不允許保守和謹慎型投資者炒股。加上引進國際投資者,相信在裡應外合下,市場將越來越規範及成熟。

對於「入摩」,市場的反應還是值得跟踪的。從周一開始,部分投資者開始按捺不住,偷步炒作,金融板塊造好。不過到了周二以保險為首的權重股集體調整,香港市場的中資金融股也普遍受壓,觀望氣氛偏濃,滬指和恒指均錄得跌幅。

成功闖關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大市表現還是頗為反覆的。在消息一出之後,離岸人民幣和追踪A股的海外ETF上漲。內地滬深兩市雙雙高開,但很快相繼轉跌,日內走勢反反覆覆,創業板更為疲弱,好在最後尾盤出現大幅回升,滬指最終上漲0.52%,收盤創2015年12月來高位,深成指上漲0.76%,創業板上漲0.20%。

板塊方面,早盤券商股集體高開,銀行股表現也強勁,可以說A股成功「入摩」,帶動了藍籌股普遍造好。不過,隨後升幅有所收窄。港股更是趁着好消息出貨,一早便低開90點,失守10日和20日線,一度低見25,575.98點,其後走勢反覆,早段扭腰高見25,846.52但又很快受阻回調,全日走勢疲弱。中資券商股跟隨A股市場普遍上揚,但其後亦有不同程度的回調。

資金增量初期影響不大

畢竟,從短期來看,A股入摩,最初所帶來的資金規模,對於A股這個大體量來說,真的並不算什麼,從資金增量角度來看,實際影響真的不大,更不用說還要再等待一年,即要從明年6月起,才將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反而是象徵意義,即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情緒等,影響更為直接。

A股上漲持續性待考證

總體來看,現在說滬指就此展開大升勢是不理性的,上漲的持續性還有待考證,原本的趨勢並沒有因為「入摩」出現大的改變。但從韓國和台灣被納入MSCI指數的經驗看,升幅可期。恒指仍有調整空間,但大的上行趨勢並未破壞。■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