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澤恒 康宏投資研究部環球市場高級分析員
聯儲局上星期議息後,今年以來第二次宣佈加息。但投資者的重點不在於加息與否,而是聯儲局公佈了縮表的詳細內容,但未有確定時間表。究竟縮表對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會帶來什麼影響?美股又何去何從呢?
先了解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分佈。在金融海嘯前,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內所持有的資產大部分是國債,並沒有投資於按揭抵押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其餘的是正回購協議、聯儲局其他資產及外幣計價資產等。
經過三次量寬後,國債於資產負債表的比率仍然是最高,但比率回落至只有大約55%,而MBS由沒有,變為佔大約39%。目前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約4.5萬億美元,而國債及MBS大約分別為2.47萬億美元及1.78萬億美元。國債方面,短期國債所佔的比率明顯下跌,由金融海嘯前的大約45%,降至今年初大約一成左右。相反,中長期的國債所佔的比率卻明顯增加,反映聯儲局過去幾年主要是透過買長債,令長期息口下降,以刺激經濟增長。
聯儲局縮表時間較預期為早
聯儲局是次公佈的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分開國債及MBS兩部分。國債方面,初期每個月設定的上限為每月60億美元,而到期金額超過60億美元的,才進行再投資。之後未來一年,每三個月調整一次額度,直到300億美元。至於MBS方面,上限設定為40億美元。若到期金額超過40億美元,才進行再投資。而未來一年內,每三個月調整一次額度,直到規模達到200億美元。聯儲局縮表基本上與市場的預期沒有太大分別,只是縮表的時間較市場預期為早。
不論是在市場出售證券,或停止再投資證券,所帶來的效果在於令市場的流動性趨緊。而由於聯儲局目前所持有的國債,主要是長年期為主,故可能令市場的長期國債供應過剩,從而推高利率。由於市場的利率中軸預期上調,故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加息的效果,而到時國債收益率將會較為陡峭。由於債券及資產對長期利率的敏感度可能較高,故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將會較為明顯。
縮表後料資金將會重回美國
在金融海嘯後,聯儲局推出的寬鬆貨幣政策及超低利率措施,令資金流向主要新興經濟體,以及美股等較吸引的資產。但聯儲局縮表後,預期資金將會重回美國。據一些金融組織的資料顯示,近兩年流向新興市場的資金有持續下降的情況,以今年以來最為明顯。
若美國聯儲局同時加息及縮表,預期將會先影響新興市場,特別是個別經濟較脆弱的國家,或存在雙赤問題的國家。之後,這情況將會傳導至其他已發展國家,到最後美國經濟亦會受到影響。若聯儲局縮表的情況持續,意味將會有更多資金流出新興市場。
據國基會最新的統計指出,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債務似乎有惡化的跡象。政府債務佔GDP的比率,已由2007年時的12%,升至去年的接近五成。財赤佔GDP的比率,亦由2007年時大約1%,升至去年的大約5%。
由於縮表對較長期的利率的影響較大,故要留意資產價格的敏感度所帶來的影響。另外,聯儲局的縮表行動,可能令較多資金流出新興市場,故要留意相關國家的財政情況會否進一步轉差。■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