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加強國情教育 培養菁英人才

2018-08-07

張俊勇 經民聯青年事務委員會顧問 「就是敢言」主席

教育是社會的根本,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必須做好教育下一代,建立全面價值觀的工作。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教育下一代增強國家意識,是特區政府應有的責任。筆者期望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夠在教育政策的範疇,見到有加強國情教育的內容。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要進一步研究的八大教育範疇,教育局、教育統籌委員會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已分別成立了七個委員會,檢視其中七個範疇,工作進度良好。其中兩至三個委員會將提出初步方案來諮詢持份者。目前已有約2萬名修讀香港自資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接受免入息審查計劃的每年3萬元資助,本學年新增的常額教師職位共 2,200 個,每間公營中、小學每月獲發2萬5千元的經常性「資訊科技人員支援津貼」,為學生提供更好特殊教育的統籌主任亦陸續到位等等。

對於早前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建議,公眾普遍認同教育改革的原則和方向,但部分人士擔心改革的牽涉面太廣,可能會引發太多的變動,教師、學生、家長及其他有關的人士可能未必能夠適應。林太指出關鍵在於前線教育工作者的主動和積極投入,幫助學生透過學習達至全人發展和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而家長,以至整體社會亦必須在文化觀念上作出改變,並以實際行動予以配合和支援。

對很多教育工作者來說,全人教育是最高的教育理想。教育是人人的事,雖然教育孩子的工作主要是學校負責,但家庭教育亦佔了很重要的一環,父母對孩子的培育、關懷是不可或缺。除了家長的支援,整個社會的氛圍、價值觀、風氣、培育人才的正負面影響都十分重要。

著名教育家、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琴斯認為,社會上不同的機構和建制,各有其不同的任務,教育機構最重要的任務是智能的培養,而不是其他。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追求智慧與善。但這種追求必須建基於對事實的理解,以及運用理性作出明智判斷的能力,因此道德的教育亦必須是一種理性的教育。

目前,社會有一種不健康的情況,就是有些人認為,只要涉及國民教育,就一定是「洗腦」教育。筆者認為,這種觀念的出現,一方面是有人刻意誤導,而當局指引不夠清晰,亦使一些家長產生不必要的擔憂。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家長認同香港是中國一部分,願意讓自己子女認識國家的基本情況、提升國家觀念。其實,有關課程大可只講國情,即講述關於國家的基本事實,如內地實行的政體、立法及司法的制度,國家實行的對外政策,內地不同民族的情況等,讓香港下一代對國家有基本認識,不致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被有心人誤導及利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