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朝鮮建國大閱兵傳遞的信息

2018-09-10

宋忠平 鳳凰衛視評論員

2018年9月9日,朝鮮舉行建國70周年慶祝活動,包括舉行盛大的閱兵。中國和俄羅斯分別向朝鮮發出賀電,中國政要人士以特使身份訪問朝鮮。

朝鮮從2017年至今,已經舉行了3次閱兵。第一次是2017年4月15日「光明節」閱兵,高調直播和場面之大前所未見,參演武器方陣之多前所未有,朝鮮借此向美國展示強力發展核導能力的決心,一口氣拉出來七款彈道導彈,當中有從未謀面的,有已經試驗過的,讓國際社會驚詫不已;第二次就是2018年2月8日的「建軍節」閱兵活動,這次閱兵時機敏感,就在冬奧會前夕,加之金正恩新年伊始不斷積極展示和緩氣氛,不刺激國際社會就成為本次閱兵的主旋律,因此,閱兵不直播,時間縮短,規模減少成為主要特點,但隨後朝鮮公佈的閱兵錄像還是讓國際社會吃驚不小,畢竟經過試驗的「火星-12」中程導彈、「火星-14」遠程導彈、「火星-15」洲際導彈先後登場,儘管閱兵比較保密低調,但對美國的實際心理震懾遠遠高於「光明節」閱兵。

「大殺器」迴避免刺激美國

朝鮮宣稱這次建國70周年的第三次閱兵,規模之大遠超前兩次,但依舊是考慮到對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影響,朝鮮經過反覆推敲,還是放棄了直播閱兵的計劃,低調處理本次閱兵宣傳活動,更多是讓朝鮮國內民眾和觀禮嘉賓、記者一飽眼福。

作為美軍而言,並不關注朝鮮軍隊的「天馬虎」坦克、「風暴虎」坦克、170毫米的「谷山炮」、240/300毫米多聯裝遠程火箭炮、米格-23/29戰鬥機、美國血統的MD600「小鳥」直升機等等,而是關注「火星」系列、「北極星」系列導彈的展示,尤其是「火星-15」洲際導彈和「北極星-3」遠程導彈的露臉。後者雖然不構成實際威脅,但卻是心理威脅和震懾的體現,至少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從中管窺朝鮮「棄核」心態究竟如何。

雖然不直播,閱兵信息還是可以通過多個渠道獲取,一是朝鮮隨後播出的錄像,二是現場嘉賓、記者的記錄,三是美國等國家技術情報手段的獲取。從目前來看,朝鮮本次閱兵基本上做到了「隆重、低調、克制,不挑釁,不刺激」,尤其是沒有把美國擔憂的「大殺器」拉出來閱兵。

由於閱兵就是沒有硝煙的軍事演習,在目前暫時和緩的朝鮮半島氣氛下,特朗普團隊會把本次閱兵作為一次挑釁,但與「棄核、棄導」相關的武器裝備沒有拉出來,讓特朗普感覺到一絲的安慰。至少特朗普還是希望金正恩的積極表態,能為共和黨中期選舉加分,讓自己能避免國內醜聞帶來的執政危機。

同時,金正恩明確表態,「在特朗普任期內棄核」,也讓特朗普看到希望,但也心存疑慮。既然談不成時間表,推遲國務卿蓬佩奧訪問平壤,以此來施壓朝鮮。當特朗普經過評估後,認為朝鮮閱兵沒有危及美國利益,並且非常給特朗普面子,那麼繼續暫停美韓軍演,並派遣蓬佩奧訪問朝鮮也就順理成章。因此這次隆重而低調的閱兵,為美韓和美朝領導人進一步談朝鮮半島事務提供良好的工作氣氛。

「核」「和」次序成關鍵

雖然韓國總統文在寅即將在本月18日到20日再次於平壤與金正恩會晤,繼續就韓朝「板門店宣言」溝通並洽談後續事務,但沒有朝美「新加坡共識」的積極落實,就算文在寅再努力也都是徒勞的,畢竟韓國說了不算,朝鮮半島問題的關鍵是美朝關係問題,歸根到底可以歸納為「核、和」問題,「核」就是棄核、半島無核化的問題,「和」就是半島和平機制的問題,但問題的關鍵是「核」和「和」孰先孰後,這個次序是大問題。

朝鮮希望「和」優於「核」,美國堅持先「核」再「和」,這就是朝美存在的巨大「次序差」,「次序差」的關鍵,還是朝美之間的嚴重政治不互信,這才讓美國始終不鬆口放棄政治和經濟制裁,甚至連刪除「支恐國家名單」都懶得提前做。

儘管朝鮮在本次閱兵中沒有展示出來能對付美國的「大殺器」,但不等於朝鮮已經銷毀了這些武器,這些武器依然存在,朝鮮依舊要「擁核自保」。朝鮮需要閱兵,需要通過這種語言來告訴美國,朝鮮願意談判,絕不希望戰爭,戰爭不符合朝鮮「擁核」的初衷和目標,但也要保有讓美國恐懼的潛在能力,這就是朝鮮的談判籌碼,以此來實現「對等談判、對等讓步」,而不是「朝鮮繳械」,只要這樣才能讓朝鮮真正實現完全的棄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