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支持和幫助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

2018-09-11

周厚立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長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強調,積極引導廣大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人參與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愈趨成熟,大灣區各市亦致力廣聚青年英才,以助當地發展,香港社會應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推動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國家和特區政府積極鼓勵和支持的大環境之下,香港青年只要有所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建港青參與大灣區建設服務平台

自去年大灣區概念提出以來,一直成為港青的熱點話題,香港青年素有開風氣之先的優良傳統,面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難得機遇,香港團體和各界青年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參與、主動參與、率先參與大灣區建設,在報效國家、服務香港的同時,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中聯辦8月19日於深圳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聯合行動」首批項目簡介會上,展示了90個香港青年到大灣區發展的各類項目。今年的粵港青少年暑期實習計劃,正式更名為「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今年該計劃積極向57家企事業單位徵集實習崗位,最終落實407個實習崗位供港方選擇,實習崗位涵蓋多個專業領域。

針對港青對大灣區了解不多,少數人更存有偏見的情況,筆者建議設立更多協助港青到灣區就學、就業、創業的服務平台。透過有關企業和機構的協助,為香港大學生提供崗位實習的機會,使香港青年學生對內地企業文化、企業運作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提供親身體驗的一段人生經歷,以便更好地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

優惠政策 鼓勵港青投身創科

大灣區建設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從探索科技創新合作到謀劃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邁開了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步伐。從青年人才創業到高校聯合科研,從產業園區建設到跨境項目投資,科技創新合作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為抓住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循八大方向推動科創,特區政府計劃5年內將研發總開支大幅增加到每年約450億港元,在G D P中所佔比例由0.73%提升至1.5%。

廣東亦已出台《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並推出了「便利灣區」18項舉措,最近國務院正式宣佈取消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事項。筆者認為,包括取消就業許可證在內的政策措施不斷出台,使香港青年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條件,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從小處做起 逐步積累經驗

中國工程院首位香港院士陳清泉認為:「在科技創新方面,香港可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在人才以及橋樑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香港與珠三角更應進行科技優勢互補,共同為香港科技人才特別是香港青年提供平台和出路。」

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互聯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性要素,一年來取得的顯著進展是大灣區建設的早期收穫,已經並必將使香港青年受益。包容的環境、扶持的政策,從金融服務到硬件設施的完善配套,加上背靠內地龐大市場,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發展。筆者建議香港高校要主動服務大灣區的大型製造業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要積極與大灣區結成專業人才培養聯盟。

香港青年要參與大灣區建設,首先是要增加對大灣區的認識及了解,其次要根據個人不同的實際情況而進行。剛剛走上人生舞台、缺乏資金和經驗的年輕人,如果想去大灣區創業,可憑藉區內政府和本港青年團體提供的協助,從小處做起,逐步積累經驗,培養歷練,找到「區內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開拓優勢互補的業務。

香港青年想要在大灣區競爭中勝出,就要不斷自我增值,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區內六千多萬人口的龐大市場,提供有個性化的特色服務。香港青年只要有所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