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選舉結果與民調的迷思

2018-12-03

恆志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落下帷幕,一直在鬧內訌的反對派兩老,最終不敵以106000多票當選的陳凱欣。有別於探討選民的價值取向,或探究反對派敗因,筆者較關心的是,民意調查在這次的補選中有否被扭曲,有否被利用作為選舉宣傳的一部分。

在比例代表制選舉制度,民調的結果,有機會成為政黨配票操作的參考指標,讓本陣營的候選人可以用最少的票數,獲取最多的議席,提升選票在爭奪議席上的效能。此外,民調呈現的資料也可用作政黨和參選人調整自己選舉策略的依據,例如數據顯示在某一區域已取得一定支持,參選人便可將宣傳重心放到其他區域,有效善用選舉資源。

然而,每次選舉的民調,未必全部具備高度科學性,難以真實反映選民的意願,更往往跟選舉結果有極大出入。例如在最近一次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立場和背景不一致的《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分別進行民調,結果都顯示希拉里領先特朗普5個百分點,結果總統寶座落在特朗普手中。

反觀今次九龍西補選的民調,不同背景的民調機構,公佈結果可謂南轅北轍。被指較具建制色彩的香港研究協會,在選舉一周前進行的民調顯示,陳凱欣領先李卓人兩個百分點,而馮檢基的得票大幅落後兩人,較接近選舉結果;而受《蘋果日報》委託,被指較傾向反對派的港大民調,所作的調查則顯示,李卓人大幅領先陳凱欣和馮檢基,跟選舉結果有明顯出入。

無獨有偶,港大民調的結果,跟反對派的論調非常吻合。例如民調顯示李卓人大幅拋離其他對手,能鞏固李卓人作為反對派唯一候選人的理據,令反對派的支持者認同,李卓人當選,反對派有機會重奪立法會分組點票的否決權,為達成這個目標,反對派的選民會把選票送給李卓人;另一方面,馮檢基在港大民調顯示,有一定比例的支持,令反對派的支持者相信,馮檢基為假憐荌捁鵅A削弱對馮檢基的同情和肯定,希望將馮檢基支持者的選票轉到李卓人。

港大民調令人懷疑的地方,不單在於結果跟選舉結果有極大出入,更在於調查數據跟反對派的論調高度吻合,《蘋果日報》亦毫不避嫌表明是港大民調委託人的身份。港大民調由始至終被指是反對派的助選機器,不令人感到意外。

每位參選人千方百計爭取選票,但民調機構不能為了迎合委託人的喜好,犧牲調查的真確性,將多年建立的「金漆招牌」毀於一旦。否則,民調的參考價值蕩然無存,選民只會認為,民調機構只是以「民調為名、助選為實」。最終,民調機構、參選人及選民都淪為輸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