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鄰
頤和園之秋,是極美的。北京金秋獨特的韻味,淋漓盡致地滲透了園子裡的山水、亭廊、垂柳、荷花,還有風......
其實,頤和園之美,與季節無關。
從山水建築的佈局看,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精緻的人工景觀與起伏的山勢、開闊的湖面和諧地融為一體。皇家園林的恢弘氣勢中,充滿了自然山水的灑脫靈動,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整個園子大小適宜,構思巧妙,疏密適度,豐富而不雜亂,整齊而不拘謹,富麗堂皇卻不盛氣凌人,處處充滿情趣。
像頤和園這種集中國園林藝術之大成者,任何季節、任何角度去觀賞,都是無可挑剔的。我這裡單說頤和園之秋,不過是一個偶然。三十年前,我初來北京,第一次遊頤和園,是在秋天。那是我來京後遊覽的第一個公園,不曾想就遊了個「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其無與倫比的氣派,在我心中定格。從此,頤和園成為我遍遊中外園林的參照系。這次事隔多年後再遊頤和園,恰巧也是在秋天。
歐陽修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而山水之樂,終不過演繹人情與世故。遊覽頤和園,面對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色,想得更多的,卻是因這園子而聯結起來的諸般人物和趣事。也許,頤和園之美,正在於它豐厚的人文內涵。
與頤和園最有相關性的人物,自然非慈禧太后莫屬。次之,則是光緒皇帝了,還有溥儀。圍繞他們與頤和園的正史野史、典故傳說,常說常新。不過,當我漫步在斜陽餘暉中,腦子裡卻浮現出毛澤東與柳亞子有關頤和園的一段佳話。
柳亞子因與毛澤東幾十年的詩詞唱和而見諸史冊。兩人1926年相識於廣州,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在國民黨要人中,柳亞子算得上是最早認識到毛澤東價值的。他1929年曾作過一首《存歿口號》,這樣寫道:
神烈峰火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
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
「兩列寧」指誰,柳亞子自註:孫中山、毛潤之。在柳亞子看來,惟這兩人能擔當起統領中國革命之歷史責任。其時,孫中山已去世,兩列寧只餘其一,而毛澤東還是一個三十幾歲的年輕人,可見柳亞子對其期望之高。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期間,柳亞子進一步稱譽毛澤東是「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崑崙頂上頭」。毛澤東那首橫空出世的《沁園春·雪》,也是交由柳亞子發表的。
1949年3月,柳亞子應毛澤東之邀,與一批民主人士一道,由香港北上,共商建國大計。他被安排住在頤和園,風景優美,吃住也不錯。可是,十天過去了,毛澤東除了一次小範圍宴請,包括陳叔通、郭沫若、沈鈞儒、黃炎培、許德衍等數人,此外並看不出多少讓他在新政權中大顯身手的意思。柳亞子不免有些失落,寫了一首七律呈送毛澤東,發牢騷指自己一片丹心卻懷才不遇,暗示要回老家隱居。一個月後,毛澤東和詩如下: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毛澤東在詩中回顧了與柳亞子在廣州、重慶的交情,勸其放開心胸,並以昆明湖比富春江,規勸柳亞子不要像東漢的嚴光那樣隱居,留京參與建國工作。
柳亞子深感欣慰,隨即回應了多首七律,其中有「昆明湖水清如許,未必嚴光憶富江」,「倘遣名園長屬我,躬耕原不戀吳江」,「名園真許長相借,金粉樓台勝渡江」等句,表示自己會安心留在北京。
不曾想,後來卻訛傳為柳亞子賦詩向毛主席索要頤和園,遭到毛的痛叱:莫說沒有權力給你,就是有權力給你,把造兵艦用的八百萬O銀子都給你,讓你像慈禧太后那樣好不好?兩個大詩人,藉頤和園表明心跡的一段佳話,生生被演繹成了笑話!
昆明湖心有一個小島,名曰南湖島,以著名的十七孔橋與東堤相連。島上主體建築涵虛堂,與萬壽山佛香閣遙相呼應。涵虛堂內有一個關於慈禧、溥儀等人老照片的展覽。步入展廳,迎面醒目處懸掛茪翾A東、周恩來款待溥儀等人的一組照片。上方印茪翾A東1960年5月9日接見外賓時的談話:「有一個皇帝,他在北京,名叫溥儀,他從三歲到六歲統治全中國,統治我們,後來被推翻了。他現在很有進步,他已經被赦免,不是戰爭罪犯了,恢復了他的自由,他說他現在真正解放了。他是這樣的人,我們也並不殺他,改造好了,還有工作能力,只是不能再做國王就是了。」這組照片的斜對面,掛虓覬鶺髡悛愨頦厊子的擺拍照。看茖漪黻w引線的認真勁兒,頗讓人感觸。
南湖島往南,東堤與西堤交匯處,是一座造型獨特的圓拱橋-繡漪橋。繡漪橋位於號稱「帝都龍脈」的昆明湖一長河水系要衝,素有昆明湖第一橋之稱。清代帝后來頤和園,常從西直門外倚虹堂或樂善園上船,經長河進入昆明湖。為滿足行船需要,繡漪橋被建成了高拱單孔橋,北京人習慣稱之為「羅鍋橋」。橋拱兩旁一副石刻對聯,唯美而瀟灑:
螺黛一丸銀盆浮碧岫
鱗紋千疊璧月漾金波
站在繡漪橋高高隆起的石板路上,望荓袪坐U碧波萬頃,輕舟遊弋,垂柳依依,荷葉田田,想蚗[和園的前世今生,彷彿這園子的安謐,正經過橋下的湖水,連接茠韖N中國的風雲激盪......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果真是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