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一位海外學子經歷與觀察(二之一)

2019-01-11
■上年為內地改革開放40周年,各地都有活動慶祝。 資料圖片■上年為內地改革開放40周年,各地都有活動慶祝。 資料圖片

沈建光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

40年前,中國開啟改革開放之路。40年的偉大成就,是人類歷史上經濟發展的奇跡,打破了許多紀錄,如近10%的高增長維持了40年,消除了世界上最多的貧困人口。在去年改革開放40年這一特殊年份,中國內外部環境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全球化進程遭遇挫折,市場擔憂情緒空前加大。在此背景下,有擔憂認為,在外部壓力之下被迫加速國內市場開放,對中資企業不利,特別是服務業和金融行業大舉開放,會對國內產業格局產生衝擊,影響中國經濟。

加大開放並非受外部所迫

結合我過去25年在海外的經歷與觀察來看,中國進一步加大開放其實並非是外部環境所迫,也是出於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延續改革開放成功經驗是最好的選擇。其實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也並非一路坦途,相反,曾幾度面臨危機,海外看空情緒高漲,但中國並未出現想像中的危機場景,究其原因,在於無論遇到何種困難,中國都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一路披荊斬棘,開放程度不斷擴大,與全球經濟融合度亦不斷深化,直至今日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1992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份。彼時國內對於改革開放有諸多爭論,面臨「改革開放是姓社還是姓資」的質疑,鄧小平在92南巡系列講話中堅定回應:「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沒有出路」,「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鄧小平南巡講話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那年,我首次踏出國門,來到北歐求學。初到北歐,除了新奇之外,更多感受到的是當時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作為一名留學生,彼時上海的學生公交月票僅為6元,而在芬蘭一次公交車票就要12元(人民幣,下同),生活成本差距十分懸殊。當時芬蘭的大學畢業生收入要超過1萬元,比上海名牌大學如復旦畢業生不到千元的收入高出十幾倍。

反觀當下,芬蘭大學畢業生的收入還是兩萬多不到,但北京上海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收入已經和芬蘭不相上下了。這背後是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我畢業後先後加入芬蘭經濟研究所與芬蘭中央銀行,主要負責亞洲經濟研究,但最主要是中國經濟的研究。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外經濟學家當時對中國了解不深,首次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擊退國際炒家的表現。當時東南亞國家貨幣大幅貶值,資金撤離,香港也一度岌岌可危,港幣與美元的掛u危在旦夕,國際社會對待中國能否守住港幣,進而守住人民幣,防止危機傳染的前景十分悲觀,要知道當時中國的對手之中有成功狙擊英格蘭央行而一戰成名的資本大鱷索羅斯。

抵禦金融危機 贏得國際聲譽

當時朱鎔基總理在多方權衡之下,作出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決定,確保人民幣不貶值。其後,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政府採取救市行動,動用千億港元,打爆了投機者做空的倉位,擊潰了國際炒家做空大鱷索羅斯的狙擊,打贏了港幣保衛戰。事後來看,正是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政府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操作,頂住了壓力,避免了香港與內地金融的動盪,阻擋了金融危機傳導至香港甚至全中國,為中國此後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打下了基礎,而且贏得了國際聲譽。

自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加快推進商業銀行改革、國企改革、同時,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通過改革與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吸引了全球製造業紛紛流向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後來的長期繁榮奠定了基礎。對比之下,當時遭受亞洲金融危機洗禮的國家,元氣大傷,相當長時間陷入低迷。

回到當下,近年來在美元升值周期背景下,人民幣也幾度遭遇明顯做空壓力,但正是得益於亞洲金融危機時刻莫讓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的成功經驗,中國採取了及時的穩匯率舉措,如今看來,伴隨茈~部風險的緩釋,匯率大幅貶值預期也得到扭轉,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有刪減)■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