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天一暗,夥伴們就坐成一排等候白色熒幕上的一幕幕演出......」甘肅蘭州財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劉永鑫回憶,皮影戲,是他最早接觸「電影」的開始。如今,他把美國Marvel(內地稱「漫威」)系列超級英雄形象做成皮影,將中華傳統藝術,演繹出了新時尚。 ■中新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劉永鑫介紹說,隴東皮影是皮影主要分支之一,對於他這個在黃土塬上長大的人來說,如今已經很少能見到真正的皮影表演了,很懷念小時候的那種溫情。現在「90後」「00後」這兩代年輕人,都喜歡新潮的東西,很少有人去看皮影了。而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古老藝術 創新表達
如何將古老的皮影藝術創新表達,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喜歡?劉永鑫想到了全球文化輸出大亨--荷里活電影。他說,Marvel英雄全球風靡,應該把這些超級英雄形象做成皮影演繹出來。
於是,他的畢業作品「影」花了半年時間創作完成,並於近日畢業答辯時,獲得了評委老師和同學的讚賞。劉永鑫說,「影」概念書籍裝幀設計從閱讀的「創造性」出發,運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並傳遞信息,將中國傳統文化皮影戲與Marvel電影人物相結合,再從「趣味性」入手,拍攝並剪輯製作出符合當下時代觀眾興趣的影像。
國際化包裝 實質為普及
他說,當皮影戲遇上Marvel英雄,美國荷里活文化融合中華傳統藝術,不只是玩新意,最主要是讓大眾了解皮影戲,延續兒時的溫情。
蘭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系主任韓永林說,這種表達形式和日常教學息息相關,在課程改革中,他們加入了西部民間藝術,非遺文化遺產,以及敦煌文化等內容,以此為基礎,學生們就有了素材「源地」,通過國際化的「語言」,挖掘包裝傳統文化。
「只要有人喜歡,傳播就有意義。」韓永林告訴記者,把由原來平面的表達形式,變成立體的、空間的、影像的表達形式,是挖掘傳統文化的新方式。藝術關鍵在於傳承,傳下來只是一種繼承,未來要繼續星火相傳,就必須接上這個文脈。文化的傳承關鍵是普及,關注的人多了,就可以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