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穎 民建聯中央委員 民建聯工商事務副發言人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反修例運動持續五個月,持續暴力衝突嚴重打擊零售業、旅遊業、服務性行業等,讓香港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根據統計處數據顯示,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呈2.9%負增長,對就業市場帶來巨大壓力。旅遊業方面,今年9月份訪港旅客人次3,104,049 ,按年下跌34.2%,酒店入住率63%,按年下跌23%。因此,香港市民應全力支持和肯定政府工作,促政府盡快恢復社會秩序,振興香港經濟,協助市民在大灣區落地發展。
香港目前正面臨外憂內患瓶頸,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對香港經貿帶來負面影響。根據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進出口業今年9月份商品進口貨值3,793億元,按年下跌10.3%,商品出口貨值3,477億元按年下跌7.3%。至於本地零售業方面,9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值估計為299億元,按年下跌18.3%。反映中美貿易摩擦和持續示威衝擊只會長遠拖累香港經濟,大灣區才是香港真正的出路。
雖然市民對目前社會衝擊憂心忡忡,但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通過16項惠港新措施,包括三大類別︰惠及港澳居民措施、協助專業界別進入內地措施及配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措施,廣大市民感到振奮,對於個人前途發展和生活狀況充滿憧憬和滿足感。市民不論在內地讀書、工作、退休在內地生活都感到正面和樂觀,這就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帶來的價值和優勢,我們更應珍惜國家送給香港這份珍貴的機遇。
香港經歷回歸以來前所未有的暴動,但廣大香港市民對政府止暴制亂有信心,相信政府有能力應對社會各種矛盾,帶領市民融入大灣區發展,創造香港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政府規劃香港短期及長期經濟藍圖時,除了提出多項有利本地經濟民生措施外,亦應向市民和青年往大灣區發展提供實質協助,讓各階層市民可享受國家待遇,更讓青年爭取更高層次的視野和機遇,將香港和大灣區的經濟命脈連在一起,為社會帶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