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ny是個閒不住的人,平日五點幾起床,做瑜伽、踩單車、打高爾夫,甚或製作些「古靈精怪」的物什,豐富生活。他感慨時代進步快,在任兼職護士期間自己學到很多新技能,也更新升級了專業知識。「我今年才六十五歲,如果唔阻人的話,希望可以再做多五年,無論幫多幫少,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一些事情。只要不是去旅行,一周都會返幾日兼職,工作使我感到開心,不在乎工作量多少,我通常揀假期返工,這樣可以使更多人可以放假期。」
早前懲教署招募休班及退休懲教人員擔任義工,加入生產口罩的行列,他也是首批報名回去羅湖懲教所幫手的一員,倍感親切。他自豪地說:「羅湖懲教所我有份設計,當年我們特別飛去新加坡參觀樟宜監獄,帶回部分適合香港的設計,包括防止自殺的設施等。這次是我在羅湖懲教所起好後第一次回去。」
幾日的義工工作,他同樣感受到一班義工的辛苦及熱情,「有千幾名同事爭住報名,大家好驚無得做,坐四腳凳從下午四點開工做到十一點,其間半個鐘匆匆食完飯,因為着防護衣,會減少去廁所的次數,對年紀大的同事來說其實好辛苦,但個個都好鍾意這份工作。」原來懲教署生產口罩由來已久,約2006年開始已作為犯人可參與的勞動之一存在,培養他們的工作習慣,「之前一直沒有引入自動化,口罩耳仔繩都是徒手釘,讓囚犯有事可做,當然現在已經引入了幾部自動生產機器。」他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