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學語習文】九龍城侯王廟 祭祀宋末忠臣

2020-06-10
■侯王廟祭祀的應該是宋末忠臣楊亮節。 資料圖片■侯王廟祭祀的應該是宋末忠臣楊亮節。 資料圖片

九龍城侯王廟迎神曲:

「朝潮兮富場,神之來兮被冕裳。前朱鳥兮後白鷴,背負黃龍兮相戲而蜿蜒。鳴金鐃兮伐銅鼓,小海唱兮公莫舞。蕉荔兮堆盤,神飲食兮酣懽。驅颶母兮搏癘鬼,福我民兮壽無有害。」

早上潮漲的九龍,楊侯王衣冠嚴整而來。祂前面有代表南方的朱雀,後面有粵省省鳥銀雞,而代表正中方位的黃龍也與各禽鳥蜿蜒相戲,簇擁茷J王。四周敲起金鐃,打起銅鼓,而小海唱蚨q,並跳起巾舞來迎接神。祭盤上堆滿了香蕉與荔枝等水果,侯王飲宴甚歡。祂為百姓趕走颱風,並與病癘鬼怪搏鬥,使百姓得福得壽,不被侵害。

九龍城侯王廟送神曲:

「夕汐兮淺灣,神之去兮朱旗殷。目煌煌兮氣英英,火輪小兒兮御風以俱行。沈香炷兮煙縷黑,巨撜暀戮鰝嵽捸C海q兮稗煄A神具醉兮委佗。射旄頭兮乘箕尾,食茲土兮享於世世。」

晚上潮漲的荃灣,楊侯王在紅旗飄飄的盛大場面離去。衪目光炯炯,英姿勃勃,火德星君伴茩憮椰茼獢C沉香點起,煙霧繚繞,大砲的巨響夾荇浪卷起的白花,氣勢磅銵C在高聳的戰船上,神帶點醉意,但仍顯得雍容自得。侯王向茼銴隤睡鰡J星,騎坐蚨葑J星和尾宿星離去。衪受到九龍世世代代人的祭祀,也保祐世世代代的百姓。

這兩首神曲用的是「騷體」,和屈原《楚辭》的體制相同。「騷體」原是南方祭祀神明用的歌曲形式,《楚辭》中的《九歌》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九歌》,本是楚地民間用的祭神曲,後來屈原加以修整改編而成為文學經典。本文介紹的這兩首神曲則是出於民國初年的清遺民陳伯陶之手。

陳伯陶,號真逸,東莞人,清光?壬辰(1892年)探花,授翰林編修。曾入直南書房,1906年赴日本考察學務,後任江寧提學使、江寧布政使等職。「辛亥革命」後,避跡香港九龍城,建「瓜盧」隱居,並潛心著述,其中對九龍城的宋代史跡多有論述。

1917年,陳伯陶寫成《侯王廟聖史碑記》一篇,指侯王廟所祀為宋末忠臣楊亮節,因宋帝為元兵追逐,而至於九龍。楊為護駕抵禦元軍,後得病亡,葬於九龍城西,追封為王。當地人為表其公忠體國,而建廟奉祀。

本文所介紹的《楊侯王廟迎神送神曲》則載於蘇澤東所編的《宋臺秋唱》一書。在神曲前,陳伯陶寫有一篇長序,考證了楊亮節的生平。序中,陳伯陶稱:「舊碑稱神楊姓,佚其名。南宋末忠臣,始封侯,繼封王,故稱曰侯王。」可見廟中舊碑並未確定侯王即是楊亮節。但陳伯陶後面直指「此殆楊亮節也。」並提出理據。

陳伯陶指出,楊亮節是益王掍穸懋迆Q妃的弟弟,德祐二年,他與壑昺生母俞脩容之弟俞如珪共同協助二王。當時元兵攻入南宋首都臨安,他們護二王走婺州。元將范文虎攻婺州,二人又護主匿山中七日。元將張全追及,再逃至溫州。至元十二年五月,益王捰b福州登帝位,封楊淑妃為太妃,楊亮節執掌中樞。「當時勞苦功高,為朝廷具瞻如是。」但「自是以後,亮節遂不見於史。」

陳伯陶考證,至元十二年十一月,「元兵破寍,宋主遁入海。」十二月至惠州甲子門,十三年二月至廣東藍蔚山。四月到官富場,即現在的九龍。陳推斷「疑亮節道病卒,葬於斯土。土人哀之,立廟以祀,史益失載也」。

他並說明「侯王」之名的由來:宋代的外戚多封王,亮節助二王脫險,又輔理政務,「則生封侯死封王,亦恩禮所必至。」但因九龍為海濱偏僻之地,亮節的名聲便沒有人知道了。他說楊亮節如果沒有病死,而是給元軍俘虜,史書上將會記載他。因為和他共同護主的俞如珪,被元將追捕,史冊上便有記載了。

現今九龍城侯王廟的歷史皆基於陳伯陶的說法,他特別在碑記中言之鑿鑿。但在迎神送神曲的序文中,陳雖加以考證說明,但推斷之辭太多,可證之史實卻不足。不過,通過他的論述,再加以創作迎神送神曲,並結合一整套的宗教活動及文人雅集,九龍城侯王廟的文化內涵卻逐漸被建構起來。■陳仁啟

作者介紹︰任教中學中文科超過20年。香港大學教育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