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同時宣布已簽署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的特殊待遇地位,對香港經濟影響實在有限。昨日內地公布第二季經濟數據,在疫情及美國貿易施壓影響下,仍能避過技術性衰退,轉跌為升,好過市場預期,顯示香港商家與其跟美國與虎謀皮,不如向內地尋找商機。
全球最大金融服務集團安聯旗下的貿易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發表報告,稱各國因應第二波疫情推出新一輪限制措施,會減緩輕濟復甦速度,故將今年的全球GDP預測由4月時的按年收縮3.3%擴大至收縮4.7%,並預期全球貿易量將縮減15%。報告預料歐洲的GDP最快要到2022年底才可恢復至疫前水平,同時指出中國是唯一一個今年仍錄得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內地有望於疫後最快復甦
歐美經濟大幅下滑,復原需時,不難預見跨國貿易困境將會維持一段時間,反而內地強大的經濟實力獲得國際認可,有望成為疫後最快復甦的國家。有廠商表示,疫情期間零售業幾乎停頓,不少客戶提出延遲交付、削減甚至取消訂單,衝擊公司業務,集團因而大力開拓內地市場,亦緊貼內地「網上帶貨」熱潮,推出網絡直銷,尋找發展機遇。因此,香港商家應把握中國經濟再起飛的機會,將焦點從國際貿易轉回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潛力無限。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在發改委召開的座談會上指出,國家要做好擴大內需,持續推動大灣區建設。同時,國家持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公布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要求中小企業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等,亦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及服務款項。
由此可見,國家非常清楚未來經濟發展方向,香港商家則有空間大展拳腳。例如在大灣區規劃中,港商可以扮演推動內需的重要角色,善用大灣區提供的土地及科技,在當地設廠,一方面為香港工業注入全新活力,另一方面擴大商品銷售渠道,滿足國家內需。
此外,除了土地及市場,大灣區亦提供絕佳的創業環境,成為人才匯聚之地,故港商應積極吸納灣區人才,拓展生產以至營銷方面的技術,為工廠的長遠發展作好準備。有志投身工業的年青人在香港未必有足夠空間發展,可以考慮到大灣區尋找機遇。大灣區內匯聚各界專才,港商在灣區設廠,可以順勢吸納區內人才,延續香港工業發展。
疫情重塑全球貿易形態,焦點從跨國貿易轉為拓展內需。大灣區提供足夠的土地、科技及人才,港商應好好把握,轉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