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 宏觀經濟分析師
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人日前透露,自2003年以來,中國的黃金儲備在不為外界所察覺的情況下悄然從600噸增至1054噸,由此也使中國晉陞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
不必盲目購買黃金
對此,筆者的看法是要謹慎一些:黃金不是不可以買,但絕不能急著買和盲目買。首先,美歐國家擁有巨額黃金儲備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隨著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官方持有的黃金有進有出,但基本維持在8000噸左右。西歐國家也存在類似情況。真正實現了黃金儲備持續增長的一個是發展中國家,一個是IMF和國際清算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另一方面,黃金在美國官方儲備中佔據高額比例的確是一個事實,但這一結果建立的基礎卻是:美元本身就是最強勢的國際貨幣,且美國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因而根本無需儲備過多外國貨幣。
其次,中國目前無須擔心國內黃金的存量問題。一些主要的黃金生產國,如俄羅斯、南非的黃金儲備也都不高。2008年底,俄羅斯黃金儲備為495噸,而長期穩坐世界黃金生產頭把交椅的南非也不過持有124噸黃金儲備。箇中道理很簡單,最好的儲備就是這些國家的源源不斷的黃金生產能力。而從2007年起,中國已取代南非成為世界頭號黃金生產大國,年產黃金超過280噸。而從此次外管局增持黃金的來源看,實際上也主要是通過國內雜金提純及國內市場交易的方式,並非來自國際市場。
再進一步分析,由於傳統消費習慣和近年來政府鼓勵民眾購買實物黃金,一般估計中國民間藏有3000-4000噸的黃金。未來即便中國出現暫時性國際收支缺口,只要國內未出現嚴重通貨膨脹壓力,政府完全可以從民間緊急動員回購黃金。
以中國目前官方持有的1054噸黃金儲備,加上黃金生產企業的庫存和供應能力、以及民間可動員的力量,保守估計中國短期內完全可以籌集2000-3000噸黃金用於應付緊急支出。再者,黃金價格的波動性和保值功能的不穩定性是大規模儲備黃金的最大風險。中國要實現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沒錯,逐步降低美元資產的比重也沒錯,但要將外匯資產的安全性和保值增值功能擺在優先位置。
實現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
從國際貨幣史來看,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和信用貨幣時代來臨,黃金基本喪失了作為計價工具和交易手段的貨幣職能,其地位不斷衰弱和價格的經常性大起大落都是不爭的事實。不可否認,在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特別是國際金融環境動盪不安的特殊情況下,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具有一定的保值作用。但隨著經濟危機陰雲的消散,黃金的保值功能也將隨之跌落。
最後,從實踐操作來看,短期內大規模拋售美元資產,買入黃金面臨極高的風險,極有可能陷入「丟了西瓜,又丟了芝麻」的困境。目前中國已明確表態或實際購買IMF和歐元債券,增加石油、糧食、鈾礦、銅礦等戰略物資的儲備,這些思路都是對的,有助於實現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多元化。但在此過程中應當體現出高超的策略和藝術,否則不僅難以達成預期目的,反而很可能成為國際投機者群起攻擊的目標。
更應當指出的是,增加黃金儲備與增加美元儲備一樣,本質上是拿一種資產換另一種資產,並且都是建立在國際收支失衡和本國廉價資源輸出的基礎上的,它無助於提高本國居民的福利水平。同時,與美國短期國債相比,黃金的流動性不足;與石油、糧食和礦產品相比,黃金的實際用途不高。因此,在大量買入黃金的問題上,必須持審慎態度。
對於外管局負責人高調披露中國過去買入黃金的做法,自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相信,這更像是在對外界發出明確信號:中國的黃金儲備建倉目前已暫告一段落;只有等到IMF黃金大規模出售、國際金價出現較大跌幅後,中國才有可能選擇再次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