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作家 Jeremy Siegel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全球經濟已經逐漸要從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復甦。持悲觀論調的人說,經濟可能再度衰退,或者通脹可能急速升溫。但我認為這兩種情況都不會發生。美國聯儲會(Fed)已經採取適當的措施,力保經濟穩定復甦。
套句哲學大師Santayana的話:忽視歷史的人注定會重蹈過去的錯誤,而能從歷史中得到教訓的人就能採取行動避免重蹈覆轍。這波金融危機的影響層面是全面的,全球所有市場皆受波及。股票和實質資產價格崩跌,幾乎所有國家股市跌幅都在50%以上。
美元在危機中依然挺立
雖然這波危機是「美國製造」,可是非美元資產也同受其害。就連黃金在危機爆發初期也難逃下跌的命運。危機之下投資人紛紛湧進美國公債市場,美元兌主要貨幣匯價強勁升值。2007年底到2009年3月為止,美國公債是表現最好的資產。
在此同時,之前盛行借日圓、買高收益資產的套利交易扭轉,投資人回補日圓,日圓便成為唯一兌美元升值的主要貨幣。在緊急時刻,美元依然是大家的最愛,而且市場認為美國應該能採取正確的經濟政策解決問題。
多虧全球央行迅速採取對策,這波危機才能解除。而且幾乎各國央行都從歷史中找尋因應對策,特別是大蕭條時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就指出,Fed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在關鍵時刻借錢給銀行,避免金融市場恐慌。1930年代Fed未能做到這一點,銀行接連倒閉,全球經濟也隨之沉淪。
Friedman針對大蕭條起因的研究為他贏得一座諾貝爾獎。Fed主席伯南克當初也是以這段歷史作為他學術研究的重心。雖然伯南克從未想過自己會在主席任期內遇到類似的危機,但他誓言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所以,不同於1930年代的做法,他決定傾全力挹注資金到銀行體系,確保民眾的安全資產(存款、貨幣帳戶等儲蓄型資產)能安然無恙。
政策奏效 避過通縮
聯儲會的政策已經奏效。在2010即將到來之際,股市已經回復多數損失,與兩年前歷史高點的差距也已經縮小到30%以下。相形之下,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情況就沒那麼幸運。1929年9月股市觸及高點,27個月後,美股市值已經萎縮75%,而且之後還繼續下跌。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通脹。1929年美股觸及高點兩年後,美國消費物價指數跌了13%,而且之後在大蕭條結束以前,又進一步跌了近20%。但現在,美國消費物價比兩年前高3%,幾乎沒有通貨緊縮的跡象。
美國打贏了通貨緊縮這場仗,但悲觀者聲稱,Fed授信和美國政府舉債大幅攀升,將會引發另一個問題—即通貨膨脹。我並不認同他們的看法。
我認為Fed已備妥一套方案,等到景氣復甦,放款再度轉趨活絡的時候就會從市場回收流動性。到時候Fed可能就會升息,而升息的時間可能比現在市場預期來得早。
伯南克深知央行能阻遏景氣陷入大蕭條,但他也了解央行的政策是通脹增溫的主要源頭,所以他將採取行動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奧巴馬政府可能不樂見Fed升息,但該央行終究會採取行動,間接敦促美國政府整頓財政,降低赤字。
當今全球金融市場和貿易活動互動密切,牽一髮動全身。種種跡象顯示全球經濟已經成功躲過大蕭條的威脅,我也相信經濟活動將持續帶來意外的驚喜。
這代表股市報酬將優於預期,而債市報酬將不如預期。縱有批評意見,我還是認為聯儲會已經採取適當行動平息一場恐慌,並且成功讓景氣回到復甦的軌道。
|